穿行秦岭的“公益小慢车”

2025年11月07日 字数:947
李秀桦

  卖苹果的徐经娥在两当聂家湾站下车,准备乘坐6064次列车返程。
  
  上午9:30,6063次列车在宝鸡站准时驶出站台。这趟6063/6064穿行于秦岭深处的“公益慢火车”,至今仍延续着老宝成铁路的脉搏——那条上世纪五十年代凿山而建、见证无数时代变迁的钢铁蜀道。如今,它不再追逐风,而是成了山民日子和旅人故事的载体。
  “公益慢火车”往返于宝鸡与广元之间,全程共设三十多个停靠站,覆盖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列车实行“站站停”服务。日常坐车的多为秦巴山区居民,用于运输农产品(如瓜果蔬菜)或采购生活用品。
  “公益慢火车”进入观音山展线不久,来自市医院的刘医生第一次登上这趟车,便开始为沿途村民义诊。量血压、测血糖,旅客依次就诊,流动的诊室在“哐当”声中静静铺展。刘医生说,医院轮流安排医生上车为旅客服务,自己昨晚还在医院值班。坐在我对面来自上海的周先生,今年73岁,退休后老伴先走一步,自己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这已是他第四次到重庆、第三次来成都,他说工资都扔到路上了。这次专门坐老宝成铁路,计划到凤县住几天,看看秦岭红叶。在绵阳上车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老邓,网名“缸豆”,今年68岁,是名退休药师。他刚结束黑龙江的骑行,地图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轨迹线——除了湖南与河南,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从凤县七里坪站上车的徐经娥老人背着大背篓,里面装的是苹果和麻花。想起来了,昨天在凤州车站遇到的就是她,那会儿她下车,我上车。老人种的苹果今年收成不错,收了四万多斤。“我们不打药,打药的果子娃们吃了不好。”她说,苹果存在家里,能卖到明年二三月份。年轻时她能背120斤的东西,如今还能背四五十斤。她当过兵,现已退休,儿子一家在北京,但她自己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地方。“农民没有这个车不行,学生没有这个车不行,铁路职工上下班,没有这个车也不行。农民好不容易得来的农副产品,不背出去卖,烂掉了咋办?这车都是我多次反映,才留下来的。电视上都有报道。”说起这些,老人不无骄傲。
  车过略阳站,涌上一群抢修线路的铁路工人,还有一位妇女上车兜售李子,六元一斤。徐经娥的苹果卖得不算多,也在聂家湾站下车,等着6064次列车返程。
  在车上,一位中年背包客对我说:这样的公益慢火车,国内还有好多对,从峨眉到普雄,从普雄再到攀枝花,还有贵阳到昭通,票价便宜,适合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像你这样的“铁路迷”。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