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绘就“秦岭药库”新画卷
打造森林康养新高地
2025年11月07日
字数:920

丹凤县天麻小镇一角。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叶建委 王君 文/图
近年来,商洛市丹凤县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抓手,通过“五绿”并举、产业融合、文化赋能等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奏响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新乐章。
厚植生态底色 构筑康养“绿色屏障”
森林康养,根基在“绿”。丹凤县深知,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康养产业的最大本钱。为此,该县大力实施扩绿、兴绿、护绿、活绿、用绿“五绿”工程,为全域康养基地建设筑牢了坚实的生态屏障。
在硬件设施上,丹凤县全面升级蔡川镇、寺坪镇两个国家级康养试点镇和流岭、桃花谷、金山三个国家级康养试点基地。新建的5公里森林步道蜿蜒于商山与少习山之间,3处集休憩、观景、吸氧于一体的康养设施点缀林间,6座森林小屋静卧于商镇王塬村,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绝佳空间。
在生态修复上,丹凤县下足了“绣花”功夫。全县完成营造林近10万亩,在竹林关、土门等镇规模化栽植油茶、侧柏、连翘,并向各镇(办)发放大量苗木,让绿色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8条“连翘路”如彩带般串联起22公里乡村道路,86株古树名木挂上“身份证”,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的完美结合。
激活产业动能 打造康养“金字招牌”
丹凤县依托秦岭“天然药库”的资源禀赋,将森林康养与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康养产品体系。
该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抚育野生中药材5万亩,山茱萸、天麻、猪苓等道地药材遍地开花。以新雨丹、永福工贸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功研发出十余种康养保健产品。其中,天麻产业的崛起尤为亮眼。通过推广“蟒岭红”“黑龙湾”等优良品种,普及率高达90%;投入运营的智慧方仓,实现了8万箱天麻的立体栽培;天麻精粉、天麻挂面、天麻蜜片等15种新产品的问世,让传统药材焕发出新的生机。
浸润文化内涵 提升康养“精神魅力”
丹凤县的森林康养,不仅是身体的休憩,更是心灵的滋养。该县深度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康养产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灵魂。
新建的秦岭中医药博物馆,以“中华祖脉 秦岭药库”为主题,从“药”与“医”两个维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大秦岭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有力提升了全域康养试点工作的文化品位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