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博尔技师学院招收单招生资质存疑
单招培训市场升温需谨慎“避坑”
				2025年11月04日
				字数:2083
				
			
		      近年来,高职单招这种招生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高中学子的青睐。今年“升学季”期间更是如此。伴随着西安单招培训市场迅速升温的势头,校园周边、社交平台上的各类培训广告随处可见,不少学生与家长怀着“升学+就业”的双重期待前来咨询,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孩子成绩中等,参加普通高考有压力,单招看起来机会更大,报个培训班更稳妥。”一位陪同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说。不少学生也坦言,选择单招,既是为了“有学上”,也是为了将来就业能多一份保障。在这股热度的背后,记者对西安康博尔单招培训机构的和平门分校与沣东新城总校展开了实地调查。
记者 刘珺 侯菲
探访康博尔分校:资质未明,仅为“咨询点”
8月20日,记者来到了康博尔单招培训和平门分校。该机构属于独栋运营,外墙上标有“康博尔单招升学美术高考”字样,走廊宣传海报上写着“走进康博尔,圆你大学梦”。
分校招生负责人曹老师表示,此处为康博尔分校,总校位于沣东新城,全称为“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分校是其“旗下子品牌”。被问及是否已开展单招培训时,曹老师表示“目前尚未开班”。当记者要求查看办学许可证时,他予以拒绝,表示“没开班不能出示”,并解释称,该证件仅在开班后应对行政部门检查时使用。
对于在家长咨询时为何不出示资质证明的问题,曹老师表示:“我们隶属于人社局,不属于教育局,家长咨询时无需出示证件。”他还强调,分校仅为咨询点,学生上课与住宿均安排在总校。
总校回应:具备教学资质,管辖权引争议
8月21日,记者前往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校门口的宣传标语醒目,门卫也证实,校内确有单招培训。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该院院长栗红强。栗院长表示,学校系人社局批准的技师学院,属于三校生范畴,学生可参加高职分类考试与职教本科考试,这些均为政策允许。
对于单招培训中的语数外等文化课程教学资质问题,栗院长明确表示:“我们不归教育局管,人社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已包含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资质,这是办学的基本要求。”他补充道,去年有十几名学生通过此类考试升入本科,并强调“三校生与普高生考试资格同等”。
然而,当记者咨询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时获悉,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不属于教育体育局职能范围”。
在了解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表示,对相关单招培训情况不了解,仅明确职业高中学生可参加单招考试,建议市民直接向机构咨询资质问题。
截至目前,康博尔方面尚未出示其单招培训的办学许可证。
陕西单招:两类考试路径明确,录取后无需再参加高考
据了解,单招全称为“单独招生”,是部分高校面向中职生和普高生的自主招生方式,录取学生与高考录取生学籍待遇一致,考生通过后可免于参加高考。
陕西单招是省内高职招生的重要途径,分两类考试。3月份的高职分类考试面向应往届普高生、中职生。在普高生中,示范性高职院校考生参加语数英考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综合评价招生院校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文化分,再加测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生参加语数英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6月份的职教单招仅面向应往届中职生,参加语数英考试、专业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两类考试均在高考前完成录取,未录取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考。
专家提醒:理性看待单招培训,警惕信息不对称
教育界人士王智魁指出,单招培训的热度背后,折射出家长对升学路径的焦虑与信息不对称。他提醒,部分机构利用这种心理,以“遮掩资质、诱导报名”等方式招生,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可能造成家庭经济损失,更会损害职业教育的社会信任度。
王智魁建议,家长在选择相关机构时,应以“资质合规、信息透明”为前提,理性看待其承诺。正规的单招培训机构能帮助学生了解考试方向,但前提是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办学基础上。
  
相关链接什么是“单招”?
单招是本省的专科院校针对本省学生单独组织的一次招生,也称“春季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单独考试招生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的试点,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入校后与统招学生的待遇相同。单招为考生提供了区别于普通高考的升学路径。
单招一般在3月份进行,如果未被录取或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考生还可以继续参加6月份的普通高考,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单招考试的内容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职业潜能,题目难度通常低于普通高考。通过单招被录取的考生,在计划性质、学籍管理、学费、在校待遇、毕业文凭和就业政策等方面,与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完全一致。
四步避开单招培训陷阱
为帮助学生与家长理性选择,记者结合市场现状与监管建议,整理出了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查资质:要求机构出示办学许可证,并核实发证单位与业务范围。拒不出示或以“内部资质”等理由搪塞的机构应谨慎选择。
辨承诺:警惕“包过保录”“内部名额”等话术。正规机构不会作出绝对化承诺,相关条款应写入合同并明确违约责任。
审合同:仔细核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收费明细及退费机制,避免模糊条款与隐性收费,拒签空白合同。
留证据:妥善保存宣传材料、沟通记录、合同与缴费凭证等。若发生纠纷,可先与机构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主管部门投诉或通过12315平台维权。

阳光报社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阳光报》热线电话:029-86253335。
	“孩子成绩中等,参加普通高考有压力,单招看起来机会更大,报个培训班更稳妥。”一位陪同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说。不少学生也坦言,选择单招,既是为了“有学上”,也是为了将来就业能多一份保障。在这股热度的背后,记者对西安康博尔单招培训机构的和平门分校与沣东新城总校展开了实地调查。
记者 刘珺 侯菲
探访康博尔分校:资质未明,仅为“咨询点”
8月20日,记者来到了康博尔单招培训和平门分校。该机构属于独栋运营,外墙上标有“康博尔单招升学美术高考”字样,走廊宣传海报上写着“走进康博尔,圆你大学梦”。
分校招生负责人曹老师表示,此处为康博尔分校,总校位于沣东新城,全称为“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分校是其“旗下子品牌”。被问及是否已开展单招培训时,曹老师表示“目前尚未开班”。当记者要求查看办学许可证时,他予以拒绝,表示“没开班不能出示”,并解释称,该证件仅在开班后应对行政部门检查时使用。
对于在家长咨询时为何不出示资质证明的问题,曹老师表示:“我们隶属于人社局,不属于教育局,家长咨询时无需出示证件。”他还强调,分校仅为咨询点,学生上课与住宿均安排在总校。
总校回应:具备教学资质,管辖权引争议
8月21日,记者前往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校门口的宣传标语醒目,门卫也证实,校内确有单招培训。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该院院长栗红强。栗院长表示,学校系人社局批准的技师学院,属于三校生范畴,学生可参加高职分类考试与职教本科考试,这些均为政策允许。
对于单招培训中的语数外等文化课程教学资质问题,栗院长明确表示:“我们不归教育局管,人社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已包含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资质,这是办学的基本要求。”他补充道,去年有十几名学生通过此类考试升入本科,并强调“三校生与普高生考试资格同等”。
然而,当记者咨询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时获悉,西安康博尔艺术技师学院“不属于教育体育局职能范围”。
在了解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表示,对相关单招培训情况不了解,仅明确职业高中学生可参加单招考试,建议市民直接向机构咨询资质问题。
截至目前,康博尔方面尚未出示其单招培训的办学许可证。
陕西单招:两类考试路径明确,录取后无需再参加高考
据了解,单招全称为“单独招生”,是部分高校面向中职生和普高生的自主招生方式,录取学生与高考录取生学籍待遇一致,考生通过后可免于参加高考。
陕西单招是省内高职招生的重要途径,分两类考试。3月份的高职分类考试面向应往届普高生、中职生。在普高生中,示范性高职院校考生参加语数英考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综合评价招生院校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文化分,再加测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生参加语数英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6月份的职教单招仅面向应往届中职生,参加语数英考试、专业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两类考试均在高考前完成录取,未录取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考。
专家提醒:理性看待单招培训,警惕信息不对称
教育界人士王智魁指出,单招培训的热度背后,折射出家长对升学路径的焦虑与信息不对称。他提醒,部分机构利用这种心理,以“遮掩资质、诱导报名”等方式招生,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可能造成家庭经济损失,更会损害职业教育的社会信任度。
王智魁建议,家长在选择相关机构时,应以“资质合规、信息透明”为前提,理性看待其承诺。正规的单招培训机构能帮助学生了解考试方向,但前提是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办学基础上。
相关链接什么是“单招”?
单招是本省的专科院校针对本省学生单独组织的一次招生,也称“春季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单独考试招生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的试点,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入校后与统招学生的待遇相同。单招为考生提供了区别于普通高考的升学路径。
单招一般在3月份进行,如果未被录取或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考生还可以继续参加6月份的普通高考,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单招考试的内容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职业潜能,题目难度通常低于普通高考。通过单招被录取的考生,在计划性质、学籍管理、学费、在校待遇、毕业文凭和就业政策等方面,与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完全一致。
四步避开单招培训陷阱
为帮助学生与家长理性选择,记者结合市场现状与监管建议,整理出了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查资质:要求机构出示办学许可证,并核实发证单位与业务范围。拒不出示或以“内部资质”等理由搪塞的机构应谨慎选择。
辨承诺:警惕“包过保录”“内部名额”等话术。正规机构不会作出绝对化承诺,相关条款应写入合同并明确违约责任。
审合同:仔细核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收费明细及退费机制,避免模糊条款与隐性收费,拒签空白合同。
留证据:妥善保存宣传材料、沟通记录、合同与缴费凭证等。若发生纠纷,可先与机构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主管部门投诉或通过12315平台维权。

阳光报社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阳光报》热线电话:029-862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