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娃头上还顶三升粗糠哩
—— 赵永旗《陕北家园》序
2025年10月15日
字数:895
■高建群
“猪娃头上还顶三升粗糠哩”是一句陕北俚语。那意思是说,一个人来到这世上,他就自带干粮,他就有活下去、不至于饿死的理由。他长着神仙手,或者从空中叼着吃,或者从地上刨着吃。他将在这块苦焦的土地上活下去,并且以求发展。那么至于会发展到什么高度,那就看命了。
赵永旗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这是他的第三本书了。第一本叫《陕北的雨》,第二本叫《梦雨斋随笔》,这本书则叫《陕北家园》。
三本书都贯穿着同一个主题,即对陕北高原的礼赞,那礼赞是深厚和真诚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浓烈的乡情。童年的记忆,乡间的旧事,经过时间的筛选,件件入心。
而这本《陕北家园》,作者的视野似乎更为开阔,除乡间纪事的篇什更为圆熟老到外,他将读过的许多的书,思考过的许多的历史人物,也挨着个儿,一路点评而来,其间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
永旗的家乡在宜川阁楼。那是黄河的西岸,一块半高的台地,一条道路从台地中间穿过。道路两旁是茂密的庄稼。从这里可以听到黄河壶口瀑布的涛声。
我四十年前曾经从这块地面经过,记得是从延安出发,顺延河一路下行,到延长县城,到张家滩,然后折身上山,登到山顶(罗子山),下来就是宜川县界了。从阁楼穿过,直抵宜川县城。
赵永旗这个名字叫得好。一面旗帜在山顶飘扬。我原先想用这句话作这篇文章的标题,后来一想,这次就罢了,永旗的下一本书,用这个标题吧!把大家震一下。
“文出两川,武出三边”,是陕北的一句民谚。两川指宜川、延川,三边指靖边、定边、安边。
关于宜川,我记得当年的北京插队知青中,有个女知青叫朱玲,高挑的个儿,短发,曾在县文化馆做辅导老师。我在延安报主持副刊期间,为她发过一整版的文章,题目叫《他们不应当被遗忘,他们的血染在高原上》。这里讲一个女知青,晚上在大队部排练完节目,在回知青点的路上,她的塑料底鞋一滑,从一个叫白草坬的地方跌下悬崖的故事。
我祝贺《陕北家园》一书的出版。如果需要给出版社说话,我可以给说。该书写得平实、真诚,完全是个人的生命体验。希望作者努力。当年我为《梦雨斋随笔》题写书名时,记得作者是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严谨而低调,如今永旗独当一面了,我也很为我这个小老弟文学上的进步和工作上的进步而高兴。
“猪娃头上还顶三升粗糠哩”是一句陕北俚语。那意思是说,一个人来到这世上,他就自带干粮,他就有活下去、不至于饿死的理由。他长着神仙手,或者从空中叼着吃,或者从地上刨着吃。他将在这块苦焦的土地上活下去,并且以求发展。那么至于会发展到什么高度,那就看命了。
赵永旗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这是他的第三本书了。第一本叫《陕北的雨》,第二本叫《梦雨斋随笔》,这本书则叫《陕北家园》。
三本书都贯穿着同一个主题,即对陕北高原的礼赞,那礼赞是深厚和真诚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浓烈的乡情。童年的记忆,乡间的旧事,经过时间的筛选,件件入心。
而这本《陕北家园》,作者的视野似乎更为开阔,除乡间纪事的篇什更为圆熟老到外,他将读过的许多的书,思考过的许多的历史人物,也挨着个儿,一路点评而来,其间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
永旗的家乡在宜川阁楼。那是黄河的西岸,一块半高的台地,一条道路从台地中间穿过。道路两旁是茂密的庄稼。从这里可以听到黄河壶口瀑布的涛声。
我四十年前曾经从这块地面经过,记得是从延安出发,顺延河一路下行,到延长县城,到张家滩,然后折身上山,登到山顶(罗子山),下来就是宜川县界了。从阁楼穿过,直抵宜川县城。
赵永旗这个名字叫得好。一面旗帜在山顶飘扬。我原先想用这句话作这篇文章的标题,后来一想,这次就罢了,永旗的下一本书,用这个标题吧!把大家震一下。
“文出两川,武出三边”,是陕北的一句民谚。两川指宜川、延川,三边指靖边、定边、安边。
关于宜川,我记得当年的北京插队知青中,有个女知青叫朱玲,高挑的个儿,短发,曾在县文化馆做辅导老师。我在延安报主持副刊期间,为她发过一整版的文章,题目叫《他们不应当被遗忘,他们的血染在高原上》。这里讲一个女知青,晚上在大队部排练完节目,在回知青点的路上,她的塑料底鞋一滑,从一个叫白草坬的地方跌下悬崖的故事。
我祝贺《陕北家园》一书的出版。如果需要给出版社说话,我可以给说。该书写得平实、真诚,完全是个人的生命体验。希望作者努力。当年我为《梦雨斋随笔》题写书名时,记得作者是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严谨而低调,如今永旗独当一面了,我也很为我这个小老弟文学上的进步和工作上的进步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