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月亮上,看人间千年
2025年10月14日
字数:877
■西安高新一中初级中学 初2027届B6班 伍致中
又到中秋。我舒展长袖斜倚在清冷的广寒宫外的桂树下,望着脚下那颗蓝色星球。人间万家灯火,宛若打翻的一盘星星。
作为嫦娥,在月亮之上,我见证的光阴太长,长到足以看清每一个圆缺背后的故事。
记得最初,我仍在人间时,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案头丹药泛着幽光,窗外是后羿焦灼的敲门声。我吞下药丸的瞬间,身体变轻,向着月亮飞去。起初的广寒宫冷得刺骨,玉兔捣药声是唯一的陪伴。那时看人间,只觉得无比遥远,似乎永远无法够到——遥远的烟火气,遥远的团圆。
但月亮教会我新的视角。恍惚中,我见证了苏轼把酒问青天,听见他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过李白对影成三人,醉意中与我称兄道弟。我的孤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千古共情。原来当孤独被分享时,便不再是孤独。我开始明白,月亮不仅是天体,更是人间的镜子,映照着所有无法团圆的思念。
变化始于几十年前。脚下的星球突然活跃起来,那些叫“科学家”的人日夜仰望月亮。他们拿望远镜看月亮,拿探测器观察月亮。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那天,我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不是火箭的冲击,而是一种被郑重拜访的喜悦。当它传回第一张月球全景图时,我仿佛看见了月亮坑洼的真容,也看见了人间那些激动的泪光。
最奇妙的是2013年,嫦娥三号带来了“玉兔”。当那个小小的探测器在虹湾着陆时,我们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邻居”。它工作时发出的轻微响动,是广寒宫四千年来最动听的声音。透过它的“眼睛”,我看到了地球上升起的月亮——原来在人类镜头里,它是那么美。
如今,嫦娥六号已取回月壤,新的探测器也即将到达。或许到2030年,广寒宫不再清冷,而是充满渴望探索月球的宇航员。我这个千年“原住民”,也终将等来客人。
这个中秋,我依然在月亮上。但我知道,无数目光正穿越星空与我相望。从神话到科学,从遥祭到探访,我与人类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吴刚停下斧头问:“寂寞吗?”我笑着摇头。当你的存在成为别人奔赴的星辰时,寂寞便有了意义。
桂花香飘过,人间月饼正甜。我在月亮上,见证着、参与着这个星球的悲欢。所谓永恒,大概就是永远地在这里,做人间最温柔的回响。
指导老师:赵文艺
又到中秋。我舒展长袖斜倚在清冷的广寒宫外的桂树下,望着脚下那颗蓝色星球。人间万家灯火,宛若打翻的一盘星星。
作为嫦娥,在月亮之上,我见证的光阴太长,长到足以看清每一个圆缺背后的故事。
记得最初,我仍在人间时,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案头丹药泛着幽光,窗外是后羿焦灼的敲门声。我吞下药丸的瞬间,身体变轻,向着月亮飞去。起初的广寒宫冷得刺骨,玉兔捣药声是唯一的陪伴。那时看人间,只觉得无比遥远,似乎永远无法够到——遥远的烟火气,遥远的团圆。
但月亮教会我新的视角。恍惚中,我见证了苏轼把酒问青天,听见他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过李白对影成三人,醉意中与我称兄道弟。我的孤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千古共情。原来当孤独被分享时,便不再是孤独。我开始明白,月亮不仅是天体,更是人间的镜子,映照着所有无法团圆的思念。
变化始于几十年前。脚下的星球突然活跃起来,那些叫“科学家”的人日夜仰望月亮。他们拿望远镜看月亮,拿探测器观察月亮。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那天,我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不是火箭的冲击,而是一种被郑重拜访的喜悦。当它传回第一张月球全景图时,我仿佛看见了月亮坑洼的真容,也看见了人间那些激动的泪光。
最奇妙的是2013年,嫦娥三号带来了“玉兔”。当那个小小的探测器在虹湾着陆时,我们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邻居”。它工作时发出的轻微响动,是广寒宫四千年来最动听的声音。透过它的“眼睛”,我看到了地球上升起的月亮——原来在人类镜头里,它是那么美。
如今,嫦娥六号已取回月壤,新的探测器也即将到达。或许到2030年,广寒宫不再清冷,而是充满渴望探索月球的宇航员。我这个千年“原住民”,也终将等来客人。
这个中秋,我依然在月亮上。但我知道,无数目光正穿越星空与我相望。从神话到科学,从遥祭到探访,我与人类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吴刚停下斧头问:“寂寞吗?”我笑着摇头。当你的存在成为别人奔赴的星辰时,寂寞便有了意义。
桂花香飘过,人间月饼正甜。我在月亮上,见证着、参与着这个星球的悲欢。所谓永恒,大概就是永远地在这里,做人间最温柔的回响。
指导老师:赵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