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过秦岭》研讨会举行

2025年09月30日 字数:988
  阳光讯(记者 梁萌)9月14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文艺报社主办的报告文学《过秦岭》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小峰,文艺报社总编辑刘颋、副总编辑李朝全等近20位专家学者以及作者王洁与会研讨。会议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关宁主持。
  施战军表示,《过秦岭》一书真切朴实,作者将自己融入秦岭这片土地,运用了“贴人亲物”的写作手法,人物塑造立体饱满,并且将金丝猴、朱鹮、蜜蜂、茶等动植物视作像人一样鲜活的生命体。这本书之所以给人以震撼的力量,正在于许多生活在秦岭的劳动者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者的写作紧贴真实生活,并不回避主人公在保护环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正是此书的动人之处。
  郭义强认为,《过秦岭》具有优秀报告文学的特质。王洁能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发现大地上的真善美和具有大爱的故事,并用细腻传情的语言将它们写出。《过秦岭》细节丰富真实,在书写生态保护这一重要主题的同时又能贴近读者。
  赵小峰谈到,《过秦岭》被列为陕西人民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并且入选了“陕西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和“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者王洁多次实地踏访秦岭,用心、用情撰写了这部优秀作品。书中30余组真实、平凡的“秦岭人”的不平凡故事,生动描摹了人性光辉,深情反映了时代精神。
  与会专家就作品的文学价值、创作特色与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谈到,作者以细腻的感知、严谨的考证和实际的体验,搭建起了自然、人与文化的立体叙事空间。作品文体具有新意,每章末尾的“走笔”表达了作者对于采访内容的思考与感受,文体上的创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作品表达具有散文化的特征,饱含作者真诚的情感,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传达出伟大的善举隐含在平凡的小事中。作品不仅书写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这部生态文学作品是折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小窗口,秦岭保护的进展体现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作品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能够带给人们很多启发,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林业治理。
  王洁的创作源于对秦岭的深厚感情,3年多的时间里,她走访了56个村子,与189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在她看来,秦岭不仅有着雄奇的地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更凝聚着生活于此地的人们心中的眷恋与信念,秦岭是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寄托。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