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老年人正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
警方给出反诈秘籍
2025年09月24日
字数:1815

(图片由AI生成)
一个令人痛心却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老年人正日益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不少独居老年人渴望陪伴,在金钱、健康、养老等问题上存在焦虑。这些需求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其落入诈骗陷阱。
9月18日,太原市公安局举办了反诈宣传教育基地媒体专场宣传活动,实时传递最新反诈知识。守护银发经济、防范老年人电信诈骗,成为警方此次开展反诈宣传工作的重点。
老人豪掷10万元买黄金被劝阻
“我卡里有10万块钱,冲着这个数目帮我挑选就行。”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一家金店内,年过七旬的张大妈开口就要选购黄金,而且不挑款、不问价,“霸气”十足。接到如此“大单”,金店店员却警觉起来。
在店员介绍款式过程中,张大妈始终盯着手机屏幕,并频繁与人在手机上进行交流,对首饰的价格和样式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花10万元买金饰,不挑款、不问价,只顾着看手机,事情明显有蹊跷。”店员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便直截了当地询问张大妈购买这么多黄金的用途,可她的回答却显得前言不搭后语。面对张大妈的种种异常言行,店员联想到派出所民警多次宣传的电信诈骗案例,便果断报警求助。
“阿姨,您一次性购买这么多黄金首饰是准备给谁的呀?家里人知道吗?”面对闻讯赶来的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郝庄派出所民警的询问,张大妈声称自己买黄金只是想收藏起来,并没有其他意图,还强调自己是独居老人,无儿无女,也不愿意向民警出示身份证。根据张大妈准备用来交易的社保卡信息,民警核查到,张大妈其实有一个女儿。当民警提出需要联系其女儿说明情况时,张大妈急忙阻拦,并称自己和女儿的关系闹僵了,“平时不联系,不想让她知道”。
一番对话过后,张大妈要求店员收款交货,还催促道:“时间紧张,我还得把黄金寄出去呢。”被骗子“洗脑”的张大妈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坦言“人家不让提邮寄的事儿”。“任何要求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址,或者把黄金当面交给‘第三人’的行为都是诈骗!”最终,张大妈在民警的劝说下道出了实情。
前不久,张大妈在刷短视频时认识了一名“投资大师”,在对方的引导下,她下载了一款“证券公司”的软件,并小试牛刀地投进去了几万元资金。没想到,收益水涨船高,软件中的账户余额居然高达50万元。张大妈欣喜若狂,立即操作提现,却被告知必须缴纳20%分成。对方表示,分成费用需要通过在线下购买等价黄金并邮寄至指定地点的方式缴纳,成功后账户余额才能提现。为早日获得巨额收益,张大妈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话术”,匆忙来到金店购买黄金,所幸被店员和民警及时劝阻了。随后,民警在张大妈的手机里发现了多款涉诈软件,其中一款仿冒证券公司的虚假软件,正是老人匆忙购买黄金但行为异常的幕后黑手。最终,民警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讲解诈骗手法以及分析资金流向等方式,帮助张大妈识破了骗局。
一位民警的母亲也被骗
张大妈被骗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近日,太原市一位公安民警的母亲,也遭遇了电信诈骗。
“担心家中老人被骗,快把这简单直接的反诈秘籍转到家庭群里吧。”采访中,针对如何高效防范针对老年群体的电诈案件,太原市反诈中心的民警专门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招,给家中老年人的银行卡设置每日限额。以那位公安民警的母亲为例,她被骗子盯上后,对方诱导她下载了远程操控软件,企图直接操控她的手机进行转账。万幸的是,其家人已提前为老人设置了每日最高5万元的转账限额,骗子虽然通过远程操作软件将老人的定期存款转成了活期,却无法转出更多资金,避免了出现更大的损失。
第二招,建议家中老年人在存钱时选择实体纸质存折或存单,并务必向银行确认,无法通过手机将定期转为活期。这几天,太原市的一位老年人就因为没做到这一点而吃了大亏。民警称,老人省吃俭用存了一笔50万元的定期存款眼看要到期了,光利息就高达10万元。但她被骗子锁定后,对方一顿远程操作,不仅将定期转为活期,还将老人的钱款全部转走,令其损失惨重。
第三招,告诉家中老年人,凡是在电话里提出要求,让其跟着对方一步一步操作的,肯定有问题,要立刻挂断电话。采访中,民警表示,他们近期回访了太原市的数十位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的老年人。在所有的骗局中,骗子都是通过电话耐心指导受害人“点这里、点那里”,而受害人点着点着就会逐渐失去思考和判断能力,不仅跟着骗子走,还连自己点了什么都记不清了。民警提示:老年人一旦被骗,损失的可不仅是养老钱,还可能因为心慌、紧张、后悔等情绪引发身体上的各种异常。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反诈秘籍,赶紧回家照做吧。”
记者曹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