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时节父母如何养生?
这份秋季养生指南请收好
2025年09月18日
字数:1232

(图由AI生成)
秋风微凉,夜色渐长,远方的您是否已感受到季节的更迭?每当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弹出降温提示时,您的思绪是不是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老家的父母:他们是否记得添衣?饮食是否温热?那些总说不碍事的小毛病有没有加重?作为子女,我们无法时刻陪伴在他们身侧,但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份详尽的秋季养生指南,守护父母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保暖为先:科学穿衣有讲究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但对老年人而言,盲目“秋冻”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表明,人体核心温度每下降1℃,免疫力就会降低30%,这也是秋冬季节老年人群感冒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父母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衣物,中层为保暖性好的羊毛衫,外层搭配防风外套。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关注3个重点部位:后脖颈处有大椎穴,受凉易引发头痛;腰部为肾之府,需格外保暖;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差,建议穿上厚袜子和包跟拖鞋。
饮食调理:注重营养均衡
传统中医认为,秋季宜“养阴润燥”,但现代营养学则更强调营养均衡。建议老年人早餐时喝碗山药小米粥,既能健脾养胃,又富含B族维生素;午餐可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搭配白萝卜可解油腻;晚餐以易消化的鱼类和豆制品为主。特别推荐3款秋日饮品:姜枣茶驱寒暖胃,雪梨银耳羹润肺止咳,黑芝麻糊补肾乌发。值得警惕的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控制对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高尿酸人群需避免喝浓汤和吃动物内脏。
慢病管理:关键时期的特别呵护有数据显示,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气温每降低1℃,心肌梗死发病率会增加2%。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做到四个“定时”:定时监测血压血糖、定时服药、定时复查、定时进行适度运动。建议购置一个带有记忆功能的电子血压计,记录的数据可通过智能手机同步传给子女。此外,清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醒来后要先在床上活动手脚再缓慢起身,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心理健康:温暖陪伴驱散秋郁
秋季日照时间缩短,易诱发“季节性情感障碍”,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子女可通过3种方式为父母带来心灵温暖:每周至少打3次视频通话,和父母聊聊家常;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册功能,随时翻看家庭照片;为父母远程订阅有声书或戏曲节目,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若有条件,周末可以陪父母进行短途郊游。
居家细节: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作为子女,平时可以认真检查一下父母家中是否存在这些安全隐患:浴室里缺少防滑垫、夜间照明设备不足、取暖设备过于靠近易燃物等。建议进行以下改造:在走廊和卫生间内安装小夜灯;准备一个便携式药盒,分装父母每日用药;在客厅放置温湿度计,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40%~60%;备齐感冒药、创可贴等常用药品。记住,真正的关爱不在于物质的丰俭,而在于这些细致入微处的用心。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代社会的我们虽难尽孝于膝下,却能以科学的方式守护父母的健康。当我们教会父母使用智能设备查看天气情况时,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份代代相传的牵挂。愿天下父母都能在这个秋天,身暖心更暖。
记者 郭璟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