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记西安市育才中学教师李凯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2038

西安市育才中学教师李凯。(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记者 杜丽芳 佟怡/文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很喜欢诗人叶芝的这句话。作为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这样高擎烛火,守望着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 西安市育才中学特级教师李凯
今年是李凯老师从教的第35年。之前的30年,李凯一直在商洛市柞水县的一所中学当高中生物老师;从2020年开始,李凯根据工作安排,来到西安市育才中学,成了学校的高中生物老师。
做人比学业更重要
李凯的学生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凯哥”“凯爷”。除了教课,李凯非常乐于解答学生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交友中遇到的迷茫,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养成良好习惯。
李凯刚到西安市育才中学时,认识了班里的同学小杨(化名)。李凯说:“小杨同学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所以就按照军人的要求来教育孩子,小杨同学时刻都保持着‘站得笔直、一丝不苟’的严肃状态。班里其他同学觉得他有些‘奇怪’,就和他微妙地保持着距离。我看着他那样,总觉得他有些太紧张了,就找机会跟他聊天,让他尽量放松下来,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慢慢地,小杨同学真的有了变化,跟其他同学开始有了更多的话题,相处得也更加和谐了。”
有一天半夜11点,已考入苏州大学的小杨同学给李凯打来电话说,班里有女同学对他表白,他有点不知所措。李凯像一名慈祥的老父亲一般,给小杨同学讲了很多人生道理,让他在学业(尽管考上了大学,但学业仍然很繁重)和恋爱(两人共同进步)中保持好平衡。
“很多同学都会把我当成他们最信任的人,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个给我打电话,听听我的意见!”对于同学们的信任,李凯表示,自己非常感激。
李凯告诉记者,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无条件地信任你,愿意把他们平时遇到的困惑讲给你听,和你分享。老师也可以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他们提出很好的建议。
李凯说:“我经常告诉大家,老师就是家长和你们之间的‘桥梁’,我要做好这个‘桥梁’,及时给你们提供正确的引导,让你们知道人性的真善美以及正确对待生活和对待旁人的态度。”
2024年9月1日开学当天,学校举行了升旗仪式,同学们在操场上一字排开。由于当天西安的室外气温比较高,一名女同学由于体力不支晕倒了。“我们老师都站在班级的最后一排,眼看着这名女同学晕倒,我赶紧跑过去扶住她,可站在她后面的两名女同学却站在原地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在升旗仪式结束后,我来到他们班,临时给他们上了一次班会课。”李凯说。
班会课上,李凯对站在原地无动于衷的两名女同学进行了引导式教育。“我没有对她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训斥,只是让她们换位思考,如果晕倒的是她们,别人不出手帮忙,自己会是什么感觉?我并没有给这个班代过课,所以对这两名同学并不熟悉,但我告诉她们‘做人比学业更重要’。眼看着自己的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不能冷眼旁观,应该第一时间上去帮忙。这节班会课后,我相信这个班的同学都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李凯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于长远计,孩子们的品德高度才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高度。”
像这样的同学其实还有很多,所以,即便是在下班后,李凯也会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加深家长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了解。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自由表达
除了育人,从教30多年的李凯在教学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生命力是科研,在教学的岗位上应恪尽职守、甘为人梯。
李凯非常善于归纳总结。他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并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体会,串联成线、聚焦成面,在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上发表了《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评价的题例设计》等30余篇论文;主持和参与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实施与评价的策略研究》等多项国省级课题;撰写了专著《普通高中生物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大量的校本资源指导学科教学资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凭着这份对教学的执著和热爱,李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屡次在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先后荣获了陕西省中学生生物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也在省级教学评比中屡屡获奖。
李凯深耕课堂,沉心扎根于三尺讲台。“我们要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争辩’经常发生,这样的课堂就有了生命力。课堂如果有了生命力,那么,学生们的思想就是自由的、开放的、平等的,又能被一根动力主线牵引着,不脱离学习的主题。”李凯对记者描述了自己日常教学时的状态。
在李凯的课堂上,课题式的讨论屡见不鲜。“我很少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课。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走到同学们中间,和他们近距离接触,这样,我就能时刻和同学们进行教学互动,了解他们的听课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李凯说。
李凯表示,要让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高中学生的规划者。“时代在向前跨越,但一份好的事业永远源于初心、成于执着、续于传承,并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播下火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