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秋渐凉 别让老年人盲目“秋冻”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068

(图片由AI生成)
近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随着自然节律而发生变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张稳提醒大家:“秋冻”仅适合于身强体健的年轻人,老年人的脏腑功能弱,“秋冻”易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需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身体感觉“不冷不热”为宜。
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应遵循“滋阴润燥、温补肺气”原则,选择“润而不腻、温而不燥”的食材。根据“五色入五脏”的原理,肺对应白色,老年人可多吃白色食物,再搭配上滋阴润燥的食材,既能养肺,又能补充津液。
银耳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粥(需遵医嘱使用“川贝母”)、芝麻核桃粥等药膳养生粥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易消化的同时还能补充水分。老年人还可饮用温润滋补的养生汤,如雪梨炖川贝、百合炖银耳等。
老年人脾胃功能弱,应尽量少食用以下食物:
辛辣刺激类:生姜、辣椒、大蒜、花椒等助燥伤肺,如过量食用,会加重口干、咽痛等症状。
生冷寒凉类:冰西瓜、冷饮、生鱼片等伤脾胃阳气,易致“寒邪内生”,加重凉燥等症状。
过咸食物类:腌制食品、海产品、卤制品等伤肾阴,会加重燥邪。
“白露”过后,自然界阳气渐收,老年人需顺应“养收”节律,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秋冻”过度。在作息上,应顺应秋季“收敛”的特点,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建议21:30~22:00入睡,6:30~7:00起床,每天保证7至8个小时的睡眠时长。
古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此时不宜再穿短袖、短裤,需注意全身保暖,尤其要重点保护3个部位:
1.腹部。老年人脾胃虚寒,腹部受凉易引发腹泻、腹痛,建议多穿一件紧身秋衣,避免腹部暴露。
2.脚部。“足为肾之根”,脚部受凉易导致先天阳气受损,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建议穿透气的薄袜子,睡前用温水泡脚。
3.头颈部。晨起外出时,气温可能较低,可戴薄帽子和围巾,避免凉燥之邪从头部、颈部侵入,引发头痛、感冒。
老年人要避免剧烈运动、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阳气并加重燥邪,可选择低强度、慢节奏、养肺健气的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呼吸操等。运动后若出汗,需及时擦干,并换上干燥的衣物,避免吹风受凉。同时,还要避开清晨与夜间的寒凉时段,防止外邪侵袭。最佳的运动时间为上午9~10时、下午3~4时。
医生提醒大家:“白露”是秋季养生的“关键节点”,老年人只要顺应“阳气收敛、阴气渐长”的自然规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调理,就能有效抵御凉燥之邪,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记者 郭璟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