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飞技促“薪”增
凤县打好稳就业促增收攻坚硬仗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2163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刘新兴 文/图
九月的凤县,秦岭腹地绿意盎然,嘉陵江畔生机勃发。在这片承载着民生期盼的土地上,一场以稳就业为基、促增收为要的攻坚硬仗正在向纵深推进。而今,这场硬仗已初见成效,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项项具体的成果,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了,增收的路子更宽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头雁”效应凸显“链”动就业新天地
走进嘉德锦昇公司,墙上鲜红的标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格外醒目。
公司负责人王永刚,这位从双石铺镇安沟村走出去的汉子,年轻时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他带着“帮更多人务工致富”的初心回到家乡经营人力资源公司。短短5年,帮助数千人圆了就业梦,嘉德锦昇也成长为宝鸡八县唯一一家纳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像王永刚这样有情怀、有能力的劳务带头人,凤县已培育了300多名。他们凭借在外打拼积攒的信誉和人脉,为乡亲们铺路搭桥。凤县将这些星星之火汇聚成光,形成“一人带多人,多人带一县”的链式效应,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留凤关镇的冯姚,在带头人的引领下,到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工作。专业对口的他很快胜任了化验室分析员一职。这家公司是凤县重要的劳务协作基地之一,已接收凤县员工32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不少老乡已经领上了江苏的养老保险。
为了让乡亲们便捷地找到好工作,凤县可谓不遗余力。从年初“春风行动”启幕,招聘活动便接连不断,岗位被直接送到乡镇、安置点、百姓“家门口”,手机直播“云端带岗”更是让好工作触手可及。今年以来,通过20场线下招聘会、29场直播带岗、30余期招聘信息发布,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和劳务带头人“不打烊”服务,该县累计释放岗位信息2.1万个,相当于为每位求职者准备了10个以上的新机会。贴心的专车服务,更将430余名集中出行的务工人员平安送往杨凌、西安、江苏、厦门等地,开启了增收致富的新征程。
花椒采摘期,季节性用工短缺怎么办?“陕甘川毗邻县劳务协作联盟”建起来,搭建“互济用工”平台,设立16个“椒果匠”联系点,在县内互济基础上,有序引进四川、甘肃等毗邻市县“采椒客”近万人,既纾解了采摘“椒”急,更护航了“花椒之乡”的产业根基。
这份用心,结出了硕果。截至7月底,凤县城镇新增就业893人,远超序时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早早完成了全年目标!
技能照亮前程 手艺捧牢“金饭碗”
好岗位需要真本事,凤县深谙此理,将培训课堂灵活开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涵盖种植养殖、机械操作、家政服务等,25期培训班让836位乡亲学到了增收致富的新本领,82位林麝养殖户通过考核,捧回了沉甸甸的“陕西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焊工、叉车学员培训合格后,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特种设备“操作证” ——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敲门砖”和“涨薪证”。
双石铺镇的付刚对此深有体会。前年参加叉车培训后,他月收入就达到了8000多元。今年,他又瞅准机会参加了焊工培训。“技多不压身!免费培训拿证,工资翻了一番,工作根本不愁!”小伙子腰板挺直,笑容里满是自信。
从在外打拼十余年返乡参加培训、成为桃花岭旅游度假村前厅经理的王媛,到已照料过50多个宝宝、被亲切地称为“龙妈妈”的“80后”金牌月嫂龙后玉,再到自己致富不忘带动乡亲致富的“90后”养殖场场长吴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迸发出技能改变命运的蓬勃力量。凤县还专门举办技能人才成果展示,让乡亲们亲眼见证学技术的好处,交流心得,共同进步。越来越多的凤县劳动者,正从“凭力气干活”稳步迈向“靠手艺吃饭”,增收的底气更足了。
政策保驾护航 梦想在家乡绽放
凤县精心培育劳务品牌,鼎力支持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前不久,“凤县椒果匠”品牌在全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舞台上大放异彩;“凤县麝工”陈凯荣膺第三届“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让凤县品牌闪耀全国!为激励这些“领头雁”,县里拿出6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劳务品牌发展壮大,持续擦亮凤县劳务品牌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凤县特色劳务品牌已带动1.8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创业路上,资金往往是难题。凤县创业担保贷款恰如“及时雨”,今年新增发放1627万元,扶持了28个创业项目和小微企业。
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凤县更着力营造“抱团取暖”的创业生态。常态化的创业沙龙和分享会,成为创业者们不可或缺的“加油站”。在这里,既有“椒果匠”“麝工”等本土标杆企业分享品牌打造心得;也有产业园区的实干家传授经营管理之道;更有行业专家、政策顾问现场“把脉问诊”,解读最新扶持政策,对接上下游资源。创业者们交流困惑、共享机遇、洽谈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拓宽视野,在经验传递中少走弯路,真切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与力量。
就业路上,凤县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人。脱贫群众、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是重点关照对象,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带动、项目吸纳等“五个一批”工程,帮扶6612名脱贫乡亲务工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311”精准服务,开发见习岗位,每周专场招聘和直播带岗,帮扶395名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圆梦职场;开展“一对一”精准援助,380余名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新上岗;走访慰问24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困难职工,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行走在凤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奋斗的活力,洋溢着增收的喜悦,凤县正以扎实的行动和温暖的守护,全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这场攻坚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