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主题采访活动在蓝田举行
深入挖掘西安唐诗文化魅力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238

蓝田县滋水小学校长郭艳接受媒体采访。
阳光讯(记者 刘林枫 文/图)9月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诗道终南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主题采访活动在蓝田县举行。中省市媒体循着唐诗的足迹,深入挖掘西安唐诗文化魅力,推介与唐诗相关的旅游路线、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立体呈现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的火热实践。
蓝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新锋在致辞中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为引,勾勒出了当地与唐诗的深厚渊源。他表示,蓝田县依托王维、韩愈、李商隐等诗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系统梳理了与本县相关的唐诗113首,其中王维的诗作有17首,并编撰了《历代蓝田诗选析》《诗佛王维与辋川》等专著,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学术根基。围绕“唐诗+文旅”融合,蓝田县推出了3条主题线路:东南线串联蔡文姬纪念馆、水陆庵与蓝关古道;西南线融合白鹿原影视城与汤峪温泉;南线则引领游客探访灞水源头与葛牌古镇。更具巧思的是,辋川溶洞通过光影技术呈现了300余条唐诗名句;“蓝田玉”匠人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境化为文创产品;当地厨师甚至依据《辋川集》中描写的意境研发出了“新竹探春”“芙蓉静开”等5道“诗意辋川”菜品,让唐诗从文字走向美食。
在蓝田县滋水小学,同学们通过舞台剧《王维在蓝田》和《锦瑟》诵读展现了唐诗教育的勃勃生机。校长郭艳表示,学校通过课程融合、社团活动和数字化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学们也自发创建王维诗社,并开展了飞花令活动,甚至带动全家周末探访诗人故居。未来,学校将开发“行走的唐诗”研学课程,带领学生们寻访蓝关古道、王维辋川等遗址,让诗歌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山水之间。
媒体团跟随蓝田县王维研究会会长张效东,先后来到王维《辋川集》中描写的白石滩、孟城坳、欹湖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在白石滩,张效东通过“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的诗句还原了唐代河滩蒲草丛生、少女浣纱的场景,并依据“家住水东西”的地理特征,精准考证出该遗址位于如今的闫家村附近。在欹湖遗址,张效东描绘出唐代“四面芙蓉开”“莲动下渔舟”的湖光山色,并推测其消失可能与地震改造地貌有关。通过对“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等诗句的辨析,研究会更精准地定位了王维孟城坳故居的位置,让诗歌成为考证历史的地理坐标。
文旅融合是蓝田活化唐诗文化的重要路径。据辋川镇党委书记张毅介绍,近年来,当地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诗画乡村环境整治,设置了“辋川二十景”标识牌,并组织编纂《新修辋川志》(预计2025年底出版),收录了王维辋川诗作74首。未来,该镇还将运用AR技术虚拟重现历史景观,与高校合作开发王维IP文创产品,并计划推出历史音乐剧《诗佛王维》,让“诗画辋川”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目的地。
此次活动通过媒体视角,展现了蓝田县从文本研究到场景化、体验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据悉,蓝田县将以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为契机,持续深化王维辋川文化研究,规划建设王维文化纪念馆,并联合专业机构创作历史音乐剧《诗佛王维》,推动唐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蓝田县成为“诗画终南”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