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十四五”发展成就综述:
以高质量发展擘画新时代篇章
2025年09月09日
字数:1090

凤翔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记者 芮扬 文/图
9月4日,宝鸡市凤翔区在“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发布会上交出一份亮眼答卷。五年来,该区锚定“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目标,紧扣“一二五五”总体思路,深推“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实施“五大战略”,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提效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县域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
经济发展提质扩能,关键指标领跑省市。截至2024年底,凤翔区“十四五”规划20项核心指标中,11项已超额达成:人均GDP突破7.8万元,高出规划目标2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7户,超规划目标213%;外贸进出口额提前完成五年任务的126.8%,非公经济占比提升至54.2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1颐38.5颐
50.4”,服务业贡献率持续攀升。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达12.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至87%,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2025年,GDP增速、居民收入、城镇化率等5项指标进入达标冲刺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研发投入强度等4项需突破的“硬骨头”正全力攻坚。
项目引擎蓄势迸发,产业强基动能澎湃。凤翔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前期工作,“保姆式”服务贯穿全周期。五年来,储备项目超2000个,实施重大项目1100余个,建成投产800余个,完成投资超400亿元,争取中央及省市资金109亿元。
工业“三大支柱”强势崛起:白酒产业依托西凤酒城建设,聚集58家链上企业,2024年营收突破148亿元;能源化工产业以长青工业园为平台,形成43家企业集群,年产值达63亿元;装备制造业在科创生态新城集聚45家高新企业,填补国内高性能丝锥技术空白,诞生全国首架吨级液氢无人机。
乡村振兴硕果满枝,现代农业彰显特色。“凤翔苹果”品牌价值超25亿元,30万吨年产量托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字招牌。3.5万亩高粱、2.5万亩红薯构建凤香型白酒专用粮基地,“虢王红薯”获国家绿色认证,“长青大葱”育苗规模领跑西北。
城乡融合精雕细琢,生态宜居品质跃升。城市更新行动打造秦凤路、东大街等样板工程,47个品质提升项目让老城焕新颜,8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民生福祉持续升温,幸福之城更有温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5%以上,五年累计投入120亿元。就业创业政策惠及65万人次,教育质量稳居全市榜首,普惠托育、社区养老实现城乡全覆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国示范。
站在新起点,凤翔区将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目标,聚焦“文化影响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城乡品质升级、民生服务优质化”四大主线,加快布局空港经济、氢能应用等未来赛道,全力建设创新、宜居、智慧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