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
2025年08月29日
字数:1389
■孔明
今夏,从大树底下经过时,忽然若有所悟。
人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话说得没错,也确乎如此。记得小时候,每经过一个村庄,最不罕见的就是大树——或长在路边,或长在场畔,或长在人家的院子里。
夏日,一棵大树荫蔽一片天地,过路行人正好坐在树底下歇脚。村里人晌午吃饭,端个饭碗,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大树底下,席地而坐,一边吃饭,一边听谝。碗里空空如也,就把碗搁在地上,继续听谝,听个不亦乐乎。
树底下,南来的风,北来的风,是风就凉快。你一言,我一语,方圆几十里的新闻、旧闻,都入耳了。村里有一个能谝的,就不愁没有个话头,多半说来话长,从头听到尾,居然津津有味;村里有个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说出来的话,不一样,就不一样,新鲜呗;村里有个爱吹拉弹唱的,曲儿、词儿张口就来。身子凉快了,耳朵舒服了,心里惬意了,坐在大树底下,多半人都不愿意起身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谁想就能如愿以偿的。首先得有大树,没有大树,一切都无从说起;其次还要看大树长在什么地方,只有长在公共场所,有腿就能走到大树底下,才有望乘凉;其三还得碰运气,有时候迟来一步,大树底下就无容身之地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顾名思义,一定是在夏季,炎日当头,无更好的去处,但得一片阴凉,就谢天谢地了。人最离不开太阳,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长夏难熬,阳光就不被待见,顶着烈日走路真不好玩。走路寻阴凉,林荫道就应运而生了。若无林荫道呢?不愿被暴晒,那就只有打伞了,于是雨伞就有了另一个名字,叫遮阳伞。由此我想,感情就像这阳光,不能没有,也不能太过,人太热情了,很容易适得其反。
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的,这是常识。莫说大树,连小树都够呛,勉强长着,一般都半死不活的。
有一年,我去一位红颜知己家,她家在县城,位于闹市,却闹中取静,一棵梧桐大树遮蔽了多半个院落。大树底下放了一个大盆,一盆文竹浑如绿雾,分外优美,醒目而提神。院子里角角落落摆满了花盆,以兰花为主,红红白白,颇吸引眼球。红颜知己的父亲告诉我,文竹、兰花最适合生长在大树底下,另盆种植,才容易存活,才可望长势良好。
我竟听出了画外音:一些女子娇生惯养,嫁谁,不嫁谁,当然就有讲究了。红颜知己的父亲等于给我上了一课,他和颜悦色、礼貌周到,却令我自惭形秽,决心知难而退。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未必有,但不乏一孔之明。放弃,也是一种爱,更是一种明智。起码我是这样想的,就这样做了。对不对在其次,时过境迁,都翻页了!她挺好,我也挺好,那就无所谓得失了。
大树底下不长树,但长草。我见过一些大树底下,草绿得令人心动,想亲近,却止步了。草不被践踏,才可爱。谁想踩就踩,那草就倒霉了。但草长在大树底下,诱惑太大了,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呀。人贪了阴凉,又贪了绿色,草再好也别想好,除非把大树底下用篱笆圈禁起来。
今夏少雨,许多绿地枯黄、枯白,甚至枯焦。大树底下,也不例外。仰望大树,依旧枝繁叶茂;身临树下,依旧不缺少阴凉。我忽然悲从中来,只为这大树之下。却原来,“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是说说而已,并非常态,也非适合人人。若一厢情愿,失望就大了。
最好是自己能长成一棵大树,最起码不要长在大树之下。远离大树,或者还有望长成另一棵大树。若总贪恋大树底下的阴凉,或者风光一时,却摆脱不了依附的命运。风景这边独好,那是大树的,且莫产生幻觉,更莫自我感觉良好。树倒猢狲散,倒了的大树还是大树,散了的猢狲还是猢狲。
今夏,从大树底下经过时,忽然若有所悟。
人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话说得没错,也确乎如此。记得小时候,每经过一个村庄,最不罕见的就是大树——或长在路边,或长在场畔,或长在人家的院子里。
夏日,一棵大树荫蔽一片天地,过路行人正好坐在树底下歇脚。村里人晌午吃饭,端个饭碗,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大树底下,席地而坐,一边吃饭,一边听谝。碗里空空如也,就把碗搁在地上,继续听谝,听个不亦乐乎。
树底下,南来的风,北来的风,是风就凉快。你一言,我一语,方圆几十里的新闻、旧闻,都入耳了。村里有一个能谝的,就不愁没有个话头,多半说来话长,从头听到尾,居然津津有味;村里有个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说出来的话,不一样,就不一样,新鲜呗;村里有个爱吹拉弹唱的,曲儿、词儿张口就来。身子凉快了,耳朵舒服了,心里惬意了,坐在大树底下,多半人都不愿意起身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谁想就能如愿以偿的。首先得有大树,没有大树,一切都无从说起;其次还要看大树长在什么地方,只有长在公共场所,有腿就能走到大树底下,才有望乘凉;其三还得碰运气,有时候迟来一步,大树底下就无容身之地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顾名思义,一定是在夏季,炎日当头,无更好的去处,但得一片阴凉,就谢天谢地了。人最离不开太阳,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长夏难熬,阳光就不被待见,顶着烈日走路真不好玩。走路寻阴凉,林荫道就应运而生了。若无林荫道呢?不愿被暴晒,那就只有打伞了,于是雨伞就有了另一个名字,叫遮阳伞。由此我想,感情就像这阳光,不能没有,也不能太过,人太热情了,很容易适得其反。
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的,这是常识。莫说大树,连小树都够呛,勉强长着,一般都半死不活的。
有一年,我去一位红颜知己家,她家在县城,位于闹市,却闹中取静,一棵梧桐大树遮蔽了多半个院落。大树底下放了一个大盆,一盆文竹浑如绿雾,分外优美,醒目而提神。院子里角角落落摆满了花盆,以兰花为主,红红白白,颇吸引眼球。红颜知己的父亲告诉我,文竹、兰花最适合生长在大树底下,另盆种植,才容易存活,才可望长势良好。
我竟听出了画外音:一些女子娇生惯养,嫁谁,不嫁谁,当然就有讲究了。红颜知己的父亲等于给我上了一课,他和颜悦色、礼貌周到,却令我自惭形秽,决心知难而退。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未必有,但不乏一孔之明。放弃,也是一种爱,更是一种明智。起码我是这样想的,就这样做了。对不对在其次,时过境迁,都翻页了!她挺好,我也挺好,那就无所谓得失了。
大树底下不长树,但长草。我见过一些大树底下,草绿得令人心动,想亲近,却止步了。草不被践踏,才可爱。谁想踩就踩,那草就倒霉了。但草长在大树底下,诱惑太大了,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呀。人贪了阴凉,又贪了绿色,草再好也别想好,除非把大树底下用篱笆圈禁起来。
今夏少雨,许多绿地枯黄、枯白,甚至枯焦。大树底下,也不例外。仰望大树,依旧枝繁叶茂;身临树下,依旧不缺少阴凉。我忽然悲从中来,只为这大树之下。却原来,“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是说说而已,并非常态,也非适合人人。若一厢情愿,失望就大了。
最好是自己能长成一棵大树,最起码不要长在大树之下。远离大树,或者还有望长成另一棵大树。若总贪恋大树底下的阴凉,或者风光一时,却摆脱不了依附的命运。风景这边独好,那是大树的,且莫产生幻觉,更莫自我感觉良好。树倒猢狲散,倒了的大树还是大树,散了的猢狲还是猢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