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选择

—— 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2025年08月28日 字数:854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2025届(12班)冯楗涵
  作为“00后”,儿时的我对于照相馆的记忆模糊而片面,觉得那里只不过是一个拍婚纱照、证件照的场所,存在感很低,而且在当今摄影技术发展的当下,它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
  前些天看完了电影《南京照相馆》,我才彻底明白照相馆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历史关键时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937年的南京,开在贡院街的“吉祥照相馆”的老板金承宗,在这里经历了从沉默到觉醒的蜕变。老金为了保护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和幸存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举起相机扑向日军,壮烈牺牲。看到这里,我不禁泪如泉涌,那一刻,相机不再是工具,而是反抗屠杀的武器,老金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老金为了民族大义壮烈牺牲,他的死重于泰山,应该被历史铭记。
  人生在于选择,特别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要选择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影片中,从“保命”到“保留证据”,这群小人物做出了每个正义中国人都会做的选择。尽管他们手无寸铁,却用底片这一“武器”将日军炫耀的战绩变成了反击的“子弹”。
  电影取材于1937年南京“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真实故事。1938年1月,15岁的罗瑾在冲洗日军的胶卷时发现了他们屠杀平民的画面,便悄悄加印了30余张照片,并精选16张制成了相册。这些照片也最终成了法庭上为屠杀者定罪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而我,和罗瑾的年龄相仿。看完电影,我纠正了自己曾对照相馆的肤浅认识,那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营场所,而是甄别是非、承载历史、守护真相的“堡垒”。看完电影,我在想,任何有正义、有良知、有血性的人,在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后,也会像老金或是阿昌一样,为了历史真相选择挺身而出,甚至是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今,在这个信息技术日渐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事实真相的记录者和守护者,而守护正义或许并不需要我们身处险境,手机可以作为最好的武器,记录真实,传播正义,抵制谎言。电影《南京照相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最宝贵的启示,不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也能帮助我们这一代的新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指导老师:冯燮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