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十八槐

2025年08月25日 字数:1297

  ■王赵民
  一条蔓上结出好多个瓜,常见;多棵树共一条根,少见!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墓坳村,藏着一处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当地人称“一根十八槐”。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根上生长着十八棵槐树,树龄大体相当,最长者405岁,最短者370年。深根百年,同气连枝。大者,树身需三四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合围;小者,一个人抱不住。
  这条堪称生命奇迹的根系,像一条游龙一样,或深埋地下游走八方,或裸露地表如苍劲游龙,盘根错节蔓延百余米。由它孕育的槐树,棵棵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早已是远近皆知的地标。四百载风雨中,它们不仅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更默默地见证着墓坳村的兴衰,依偎旧村城墙、静立古道之畔,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绿色纽带。
  我与“一根十八槐”的初遇,是在2000年夏天。从香山朝拜归来路过墓坳村,听闻这奇景便心生好奇,停车探访。只见五棵古槐沿耀(州)柳(林)公路一字排开,高大粗壮,确是村中一景,名不虚传。村民说,老城墙边本还有更多古槐,原是“一条根上十八棵”,只因建房破坏根系与自然灾害侵袭,如今仅存十五棵,散落在古道两侧与村落边缘,成了村里人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
  今年8月13日下午,我再次到访墓坳村。走近古槐的心情仍如初见般急切,目光首先落在那裸露的庞大根系上——粗壮有力,脉络分明,无声诉说着时光的厚重与生命的坚韧。其上擎托的槐树,虽历数百年风雨,枝丫横斜间却满是青春活力,蓬勃的绿意昭示着惊人的生命力。这“同根共生”的奇景,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墓坳村独有的瑰宝。
  墓坳村本就是耀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些古槐一半依着斑驳的旧村城墙,一半立在沧桑的古道之畔,是村落变迁最忠实的“目击者”。星移斗转间,村民在古道西侧建起新村,旧居渐显倾颓,古槐却始终扎根故土,浓荫如盖,以无声的坚守守护着家园的记忆。
  离开墓坳村时,站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远眺古槐,更觉这份奇观动人心魄。裸露的主根如铁铸般嵌进黄土地,深褐色的根须在贫瘠黄土中穿梭,像无数臂膀紧拥大地——这是它们对抗风沙、耐旱抗寒的底气,是与这片苍茫土地签下的“生命契约”。皴裂的树干刻满风的痕迹,却依旧昂首;金黄的槐叶在风中簌簌,似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古槐的浓荫里,藏着村落数百年的烟火气:曾是村民纳凉、唠嗑的聚集地,孩童绕树追逐,老人倚根讲古;槐花开时,清甜香气漫过全村……如今新村崛起,旧居斑驳,古槐仍守在原地,看新一代村民走过古道,听学堂传出孩童读书声。
  它们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活着的历史、流动的乡愁。设想,若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归来时定会先奔向古槐,摸着粗糙的树干,仿佛就能握住儿时的记忆与祖辈的温度。这同气连枝的生命,早已与村民血脉交织,成为村落不可分割的部分。风过槐叶的沙沙声,是古槐在应和村落新声——它们会继续扎根黄土,看炊烟起落,看孩童长大归来,把墓坳村的故事续写进更长的岁月。
  愿这深扎大地的生命之根历久弥坚,愿人们珍视这血脉相连的绿色瑰宝,让古槐常青、生生不息,与岁月同寿,让这份奇迹与乡愁在时光里永续流传。因为,它们是大地用深根写就的史诗:
  黄土坡前久扎根,同枝十八历沧痕。
  盘根似锁千秋土,茂叶犹承四百年。
  旧堞风烟凝树影,新村岁月入涛喧。
  乡愁未随流光去,自有青槐荫故园。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