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

“一区多园”全域协同发展

2025年08月22日 字数:1286
  阳光讯(记者 张伟)8月20日,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该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滨专场),对依山傍水的渭滨区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各方面成就进行发布。
  陕西姜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宝祥说,“十四五”以来,渭滨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20年的1.0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20年的1.3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20年的1.0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20年的1.21倍、1.35倍;三次产业比由0.9:59:40.1优化到1:47.7:51.3。
  渭滨区创新“一区多园”全域协同发展模式,以省级姜谭经开区为核心,高标准编制“1+N”一区多园发展规划,将高家镇、神农镇、石鼓镇等“小而散”的镇村工业园,清姜、桥南等关联度高的产业协作园纳入姜谭经开区范围,经开区面积由442公顷扩展至785公顷,发展空间净增78%;围绕传感器、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实施主园区西部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加大分园区结构件加工、半导体器件、印制板生产等优质配套项目导入力度,促成“一区”与“多园”之间稳定的供应关系,先后实施“一区多园”项目8个,总投资7.5亿元,新增工业产值12亿元,加速构建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的全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渭滨区积极放大全市传感器产业主要承载地作用,集约利用姜谭经开区400亩土地建设传感器产业基地,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满员入驻,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用,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年内传感器、微电子等专业园区面积将突破50万平方米,形成集传感器创新研发、高端制造、集成应用、贸易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该区签约引进传感器及配套企业28户、全面投产9户,持续优化敏感元件——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成套仪表的“一链多极”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渭滨区大力实施“数字渭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数字基础,累计建成城乡5G网络基站723座,建设千兆小区95家、千兆光端口102万个,发展千兆用户8万余户,总算力达到240p(flops)、总存储能力18600tb,全市第一;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核引领”,投资3亿元重点打造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引入驻企业162户,集聚从业人员近千人,营收从33亿元增长至80亿元,税收从0.18亿元跃升至1.49亿元,先后荣获“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陕西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陕西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荣誉。
  渭滨区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建成投产秦川机床高端智能齿轮装备等24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本地配套率提升5.1%以上;扎实推进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建立“智改数转网联”企业培育库,累计完成技改升级项目132个、新增产能96亿元,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典型应用场景等9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5户、高新技术企业91户,秦川机床、烽火宏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铁宝桥、宝石管业入选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会、营商环境座谈会等活动,渭滨“科信贷”帮助企业融资3.9亿元,累计为企业争取各类奖补资金3.2亿元。
  渭滨区将坚持工业支柱地位不动摇,强链条、重创新、优平台,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