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与涉外法治深度融合 护航海外中国企业稳健发展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1338
  ■陈婉姝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外贸易投资业务日益增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如何在境外稳健发展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党建引领与涉外法治深度融合,成为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的关键。
  一、党建领航为涉外法治建设明确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涉外法治建设指明方向。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确保涉外法治建设的正确路线,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召开全省涉外法治工作会议,出台多项文件,从涉外法治领导、司法保障、法律服务供给、人才培养、研究、对外合作及“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等多维度,全方位筹划推进工作。在完善涉外法规制度体系方面,制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在党建引领下,以制度创新和权益保障为着力点,为涉外法治建设筑牢根基。
   二、融合党建与涉外法治优势,提升涉外法治服务水平
  党建和涉外法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是提升涉外法治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涉外法治服务建设深入探索中,党组织将政府、司法机关、高校、企业等主体紧密联系,组织企业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制定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陕西省推进示范区建设中,党组织推动“三中心”联动,联合陕西省司法厅、法院、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通过党建共建、专家库支持、实践基地培育等方式,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纠纷解决、合规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资源整合的“陕西经验”。
  三、培育党建引领下的涉外法治专业队伍
  党建与涉外法治深度融合,有助于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根基深、专业能力强的涉外法治队伍。党组织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综合能力,注重拓宽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护航海外中国企业稳健发展。陕西省以《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实施方案》为基础,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实践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各部门协同发力,以党建引领培养方向,打造贯通培养机制,强化职业素养。同时,建立校地、校企协同共建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提升人才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坚实的法治人才保障。
  党建与涉外法治深度融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序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高校涉中亚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4JZ069)阶段性成果;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本科教改专项项目:习近平涉外法治思想融入国际经济法课程路径探索(XJYBZ202455)阶段性成果】
  (作者陈婉姝,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师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