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 中老年人每天要多吃这几种食物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1363

(图片由AI生成)
“怎么一到立秋,就觉得人一下子没劲了?”这是医院门诊科不少中老年朋友挂在嘴边的话。
立秋后,很多人的身体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天气不再酷热,早晚渐凉,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从“消耗型”开始向“储备型”转变。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调节功能减弱,更容易感到疲乏、食欲差、免疫力下降。
这个时候,吃对食物非常关键。补得好,人会变精神;吃错了,反而添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立秋之后,中老年人到底应该怎么吃,才能真正做到“元气满满一整天”。为什么立秋之后要特别注意饮食?
立秋不等于进入凉爽的秋天。中医讲究“秋燥当令”,西医也认为,当季节交替时,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容易出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一旦饮食不当,容易诱发脑梗、心梗、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所以,我们吃的每一口饭,都是在给身体的“过渡”打基础。而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提升免疫力,还能帮我们把一整年的“底子”打得更牢。立秋之后,中老年人建议每天多吃这几种食物:
山药:润燥护胃的天然补品
立秋后,很多人开始出现口干咽燥、便秘、食欲差等情况。山药富含黏多糖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滋阴润燥、健脾养胃。现代研究数据也发现,山药中含有的多酚氧化酶和黏蛋白,对保护胃黏膜、调节血糖、增强免疫力都有明显效果。
推荐将山药蒸熟后直接吃,或者用山药煮粥、熬汤。山药切记不要生吃或油炸,容易引起腹胀。
红枣:补气养血、调节情绪
“天天一把枣,气血不用找。”这句老话并不夸张。红枣富含维生素C、铁、黄酮类物质,能有效缓解换季带来的情绪波动和贫血问题。
尤其是女性朋友和体质偏虚的中老年男性,气血不足会导致头晕、乏力、失眠等问题。每天吃3~5颗红枣,对调节中枢神经、稳定情绪很有帮助。
不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红枣含糖量高,建议煮水喝,不建议直接吃。
黑豆:补肾强身、提升基础代谢
中医讲“肾主藏精”,秋天是“封藏”的季节,养肾正当时。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植物雌激素和优质蛋白质,对预防骨质疏松、延缓衰老、保护心脑血管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常吃黑豆的中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更高、肌肉流失更慢,体力也更充沛。每周吃2~3次的黑豆粥或黑豆汤,有助于增强体质。
莲子:安神健脑、护心稳压
立秋后,很多人会出现失眠、心烦、血压波动等问题。莲子中富含钾、镁等矿物质,其中的莲心碱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有助于调节血压、稳定心律。
莲子尤其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睡眠质量差的中老年人。每天晚上喝一碗莲子百合粥,助眠安神效果非常好。
白萝卜:清肺化痰、调节肠道
白萝卜富含维生素C、淀粉酶和多种抗氧化物质,能有效清除肺部垃圾,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痰多等问题。
芝麻:润肠通便、强筋健骨
秋季天气干燥,便秘成了不少老年人的老毛病。黑芝麻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钙和芝麻素,能润肠通便、抗氧化、延缓关节退化。
每天一勺黑芝麻粉,拌粥、拌菜、拌酸奶都可以。尤其推荐给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补钙的同时还能增加骨密度。
立秋之后,中老年人的饮食要注意4个关键词——润、补、缓、稳。“润”是为了对抗秋燥,保护肺和肠道;“补”是补气血,应对寒冷的冬季;“缓”是让身体慢慢适应季节变化,避免大起大落;“稳”是稳定血压、血糖、情绪。饮食不是一时“救急”,而是日复一日地“慢养”。每天吃得好,身体才能真正“有底气”。
记者 曹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