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调解协会以案释法

助力基层干部提升调解技能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666
  ■记者 李希 通讯员 杨勇贤
  “杨会长讲的彩礼返还案例,跟咱村之前的那件事太像了!原来,调解时不仅要算‘人情账’,更要算‘法律账’。”近日,在宁强县村级后备力量素能提升培训班上,宁强县调解协会会长杨勇贤开展的一场以案说法调解案例讲座,让学员们频频点头、热议不止。
  “新婚3个月就闹离婚,18万元彩礼该退多少?”讲座一开场,杨勇贤就抛出一个接地气的问题,瞬间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力。随后,杨勇贤围绕婚姻家庭、彩礼返还、饲养动物致人损伤等10类基层高频纠纷,逐一用案例进行讲解。
  讲到赡养纠纷,杨勇贤还原了调解员为解决七旬老人无人赡养问题,联动村“两委”、老人子女单位等力量,最终签订赡养协议的全过程,并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的刚性规定。解析义务帮工受害责任纠纷时,杨勇贤用村民帮邻居盖房摔伤,双方因赔偿金额僵持不下的案例,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受损,被帮工人应适当补偿的条款,点明了先问清帮工细节,再划分责任比例的调解技巧。
  一个个案例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细节,从纠纷起因到调解步骤,从法律依据到情理考量,让学员们看清了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找到平衡点。“以前觉得调解全靠嘴皮子功夫,现在才知道,说的每句话都得有法律撑腰、有情理托底。”一位学员在笔记中写道。
  这场讲座,不仅让村级后备力量掌握了调解的法律工具箱和情法融合术,更点燃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正如一位青年学员所说:“以前觉得调解是‘老大难’,现在觉得是必修课,学好这些本事,就能在村里当好‘解铃人’,让矛盾不出村、不升级。”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