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高新医院:“三张”妙手护民安康

2025年08月19日 字数:2487

  张会平主任与患者术后交流。


  张春峰的荣誉证书摆满了整个床面。


  比起手术治疗,张自强更希望病人通过改变习惯来远离病痛。

致敬医师节
  一袭白衣,从晨曦微露到深夜灯火,用专业驱散恐惧;一双巧手,托举生命的重量,用温暖抚慰心灵,是责任也是担当。“8·19”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我们向所有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医师们致敬。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宝鸡高新医院,用镜头记录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点滴,感受他们在救死扶伤路上的坚守与温情。
  
  天刚蒙蒙亮,走廊里已经有了细碎的声响。护士站的灯光彻夜未熄,夜班护士正低头核对记录。
  电梯门“叮咚”打开,穿白大褂的医生拿着病历夹走出来,白大褂的下摆随着脚步轻轻地摆动,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被窗外溜进来的青草香悄悄中和。
  新的一天,在宝鸡高新医院里以一种既安静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开始。这里有等待,有守护,也有无数个关于希望的清晨。
  好巧不巧,记者见到的3名医师都姓张。办公室工作人员打趣说:“对,都姓张,是我们医院的‘三张硬牌’。” 
  记者 张伟 芮扬 文/图

  “取栓达人”张会平:看到的地方就是导丝要走过的地方
  “取栓达人”张会平是宝鸡高新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在脑血管病介入等疾病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21年,中国卒中学会在全国评选出100名取栓工作优秀个人,授予该年度“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取栓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张会平荣获此奖,跻身取栓工作全国百名优秀个人行列。此奖项陕西仅5人荣获,张会平为宝鸡地区唯一获奖个人。2022年他还荣获了陕西省“取栓治疗金牌医师”称号。
  据了解,他从医以来累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超过2000例。在手术中,他能凭借高超的技术操作导丝穿过闭塞段,精准取出血栓。一次,在为一位两根动脉血管栓塞的患者取栓时,他对微导丝进行塑弯,将微导管热塑形,小心操作微导丝跨过闭塞段,成功开通血管,让患者转危为安。
  大家都说,张会平的眼睛就是通路,他看到的地方,就是导丝要走过的地方,导丝在他手里能轻松到达大脑前动脉A3段、大脑中动脉M3段等远端,如同鱼在水里一般游刃有余。
  张会平工作24年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最多的时候,他曾一天连续做了5例介入治疗手术,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10个多小时。这个“在导丝上跳舞的人”说:“宁可多‘吃’一些射线,也要用更高更强的技术水平,去抢救更多的生命,去减少更多的愈后残疾,让每一个生命都过得有质量、有尊严、有希望。”
   “逐梦远行”张春峰:一个用行动把高考志愿焐热的医生
  宝鸡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春峰主任医师小时候最大的心结就是母亲的病。他非常疑惑,外公是整个乡镇有名的老中医,可始终治不好母亲的高血压、心脏病。家人也曾带母亲去大医院看过,都是收效甚微。
  高考时,他把自己的梯次志愿全部填成了“临床医学”,就是为了治好母亲和与母亲一样被病魔折磨的人,最终他被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录取。
  上大四的一天,家里捎来“速归”的消息,他意识到最害怕的事情可能要发生了。迅速赶回家里后,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更加瘦弱,拉着他的手,微微动了一下眼皮,吃力地说:“儿子……好好学……”
  其母亲终究没等到他学成归来。张春峰却用外公的一句“医之良也,必精而专”支撑并鼓励自己砥砺前行,为更多的病患服务。如今,20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站在床前伤心无助的青年,已经成长为“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鸡高新医院优秀科主任。
  家住农村的80岁赵爷爷,胸腔积液已一年多,曾治疗多次但没明显改善。在胸痛不能忍受、呼吸已经困难时,他来到宝鸡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多次求医无结果让老人已经放弃治疗,他只要求简单穿刺引流,并对张春峰说:“我的病好几个教授看了都没用,你们治不好。”
  张春峰发现老人临床表现为胸腔积液,其实似乎是潜在的另一种更严重的病情。经深入检查后,张春峰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发现老人患有一例复杂罕见的结核性胸膜炎。他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折磨老人一年多的病痛终于解除。
  赵爷爷康复后,和家人送来锦旗感动地说:“张春峰医生是一名好医生,他在我绝望的时候,像儿子一样开导我、帮助我,一次又一次把我从生命线上拉了回来!”
  “自媒体博主”张自强:当早起的“健康守门人”
  张自强是宝鸡高新医院最年轻的正高主任,担纲骨科中心一病区主任,也是医院里每天来得最早的医生。在医院走廊的晨光里,总有一个身影比保洁阿姨的笤帚更早掠过瓷砖地面。7点的闹钟还没响透,他已经站在办公室翻看病历。
  张自强在手术技术上有个执念——“治疗手段不是越新越好,而是在适合患者的基础上越准越好。”对于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张自强考虑的都是“技术+经济+人性化”的综合考量。
  例如在面对关节置换手术假体的选择时,很多医生倾向于给患者用更高端的假体,认为“一步到位最省事”,这同样伴随着高昂的手术费用,但在张自强这里,他却坚持首诊用基础假体。
  为什么?抛去费用节省不说,因为关节假体有使用寿命,如果第一次就为患者用复杂假体,若需要面对二次翻修,患者的选择就会变少,甚至只能换更昂贵的定制款。真正的好手术,不在于用了什么高级耗材,而在于医生愿意为患者多想几步。他说:“手术只是手段,给病人做余生的规划更重要。”
  也是基于这个理念,他做起了抖音和视频号,粉丝已经有3.3万人。他的账号更像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诊室,全是实实在在的健康知识——“膝关节保养误区。”“如何正确补钙。”……很多人看完视频来找到张自强,他们表示:“终于明白自己为啥腿疼了。”张自强觉得,比起让患者花大钱做手术,更希望他们通过改变习惯来远离病痛。
  
记者手记:
  德馨如风拂山间
  采访宝鸡高新医院三位“硬牌”医生,炎炎夏日里,邂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它无形,却于细微处清晰可感。
  张会平主任面对患者时“背手自信”的从容——那是经年积淀的底气,是精准判断的笃定。
  张春峰主任勇敢追梦,让每一次努力都熠熠生辉。
  张自强主任日日早到的身影,是短视频里通俗易懂的健康叮咛——以平凡铸不凡,守护生命健康。
  在宝鸡高新医院里,无数这样的“张医生”,在平凡中书写认真与坚守。这股德馨之风,正拂散病痛的阴霾,送来希望的清凉。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