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 “哥哥”的最后一抱
2025年08月18日
字数:1185

(图片由AI生成)
■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五(12)班 赵一城
这是2070年的一个暮冬,母亲躺在充满消毒水味的病房里,蜷缩着身体,似乎在拥抱什么,那干瘦的身体像一段被岁月风干的枯木。我的鼻子一酸,母亲终究是要去照顾我的哥哥了。
从我记事起,依稀听周围的人说过,我曾经有一个哥哥,不到一岁时就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痛苦地去了遥远的地方。母亲也从不正面提起哥哥,只是在她落寞地抽泣时,我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哥哥曾经的存在。这近六十年里,母亲似乎一直未释怀过。
母亲微弱地吸着气,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我坐在床沿,抱住蜷缩着的母亲,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这脆弱的平衡。母亲的头微微歪向一侧,白发贴在汗湿的额角上,她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似乎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突然,病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我的“哥哥”进来了。他穿着蓝色格子衬衫,拿了两朵母亲最喜欢的栀子花。他长得像极了我。母亲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被点亮,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嘴唇微微颤抖:“孩子,你来了?”母亲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眼睛里闪着我从没见过的亮光。他温柔地说道:“妈妈!”声音也和我差不多,中年低沉的嗓音在不大的病房里回响。母亲终究是哭出来了,像个孩子一样。我心里十分明白其中的意味,我那远去的哥哥因为疾病直到走时都没喊出那句“妈妈”。母亲紧紧地拥抱着他,生怕一放手就要永远地失去他了。
早些年,为了能弥补母亲一直在经历着的心痛,我决定创建一家“情感机器人”公司,也为了安慰那些临终时的灵魂。我从父亲那里找到了一些哥哥生前的照片、视频,还有他的语音记录,甚至是那些曾经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被我详细地描述出来,偷偷地做了一个以我的哥哥为原型的情感机器人。只为了让这个机器人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哥哥该有的模样。
血色的夕阳落进病房上方的窗户里,洒在母亲瘦削的脸上。母亲脸上少见的红晕,在慈祥地雀跃着。“哥哥”轻轻擦拭着母亲的眼泪,说:“妈妈,我一直都在。”“哥哥”说,他虽然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但在那里,他以自己本该的样子一起长大。他竟能将母亲的很多事情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我十分满意“哥哥”的表现。作为AI“情感机器人”的创始人,我的杰作终究给了母亲最后的慰藉,而且是那样的逼真和生动。
在一个阳光温柔的午后,母亲静静地拉着“哥哥”的手,说:“孩子,你还是那样懂事,这段时间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坦然的时光!”“哥哥”轻轻哼起跑调的《茉莉花》,那是母亲曾经每天给哥哥哼的歌。母亲蜷缩在“哥哥”的臂弯里,像极了六十多年前搂着逝去幼子的她。“哥哥”说:“妈妈,那里有光,我一直与您同在!”母亲乖顺地点着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的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双手逐渐僵硬,但拥抱的姿势也定格住了。
母亲安然离去,我的心中虽有悲痛,但更多的是欣慰。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人工智能给予了母亲那份珍贵的情感慰藉,让她带着爱与温暖离开,也让那份爱,以另一种方式,有了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