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日暖夜生香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622

  (图片由AI生成)
  
孙小群
  一句古诗“蓝田日暖玉生烟”,让陕西·蓝田声名千古,一部厚重的《白鹿原》让蓝田又闻名世界。如今,蓝田正以丝路慢城的优雅姿态迎接着四方来客。正值酷暑,小山村成了避暑的优选之地。受孙亚玲老师相邀,我们几位文友相聚在了她的家乡——蓝田县的峒峪村。
  孙老师和闺蜜淑楼女士的热情,像峒峪村夏日的阳光般炽烈、明亮。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夜。
  庭院的路灯下,一张圆桌被麻利干练的淑楼女士做的菜肴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花椒叶烙得薄又筋道的煎饼,蒜蓉芥末野菜,酸辣土豆丝,炒得油香的青辣椒,还有一盆咕嘟冒泡的土鸡炖土豆,每一道菜都带着“家”的印记,品尝一口,那农家的香与暖,便在舌尖生了根。文友雷老师还为大家烤制了鲜嫩喷香的牛肉串。大家围坐在一起,酒杯轻轻一碰,便碰出了说不完的话。从辋川王维的手植银杏树,聊到韩愈曾艰难走过的兰关道;从孙老师笔下的乡土故事,聊到蓝田的玉石文化;从《白鹿原》里的风土人情,谈到当下的乡村变化。酒过三巡,脸颊微热,心也跟着暖了起来,仿佛这满桌的烟火气,把彼此的距离都氤氲得格外亲近。
  酒足饭饱,我建议大家一起散散步,消个食。淑楼女士提议去山王岭走走,大家欣然应允。
  西北天边挂着一轮红月牙儿,像一枚被晚霞吻过的银钩,带着淡淡的胭脂色,斜斜挂在黑丝绒般的天际,又像是一位娇羞的小姑娘,伴随着我们一起夜游山王岭。
  脚下的水泥路平整、宽阔,蜿蜒而上山岭。孙老师指点着岭下说:“峒峪村三面环山,玉山守护着我们这方水土,峒峪河在山脚下蜿蜒串起一座座小村庄,滋养着山村的世世代代。在这十里八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汪峰同志故居,有世界著名设计师马清运为父亲设计的石头房子,有一片稻香四溢的‘父亲的水稻田’……”晚风拂过树梢,仿佛也在应和孙老师的话,让我对翌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孙老师接着说:“我们这里,当代的名家层出不穷,有现任全国政协副主任张耕,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唐长红等许多名家,蓝田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通过孙亚玲老师的文字,我早已感受到了这方水土的魅力与深情。而今,双脚踏上这片土地,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祥和、宁静与广博,更感受到了蓝田人的热情、勤劳与智慧。
  爬到岭子顶时,山风忽然变得爽朗起来,带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吹散了夏夜的燥热。我们坐在山顶的八角亭里,尽情地享受着夏夜山野的美妙。
  不知是谁先起了兴,吼了两嗓,引得大家纷纷喝彩鼓掌。浓稠的夜色掩盖了羞涩,我也扯着嗓子唱起了《石榴情》《青藏高原》,引来一片赞叹与掌声……我们的笑声、歌声、朗诵声混在一起,被山风送向远方。时而一阵喝彩,惊起几只夜鸟,扑棱棱掠过墨色的树梢,像为这场即兴演出热烈地鼓掌。只有知了像个不服输的孩童,扯着嗓子要跟你赛个输赢。远处的玉山层峦叠嶂、墨影巍峨,山脚下一串灯火像是远山脖颈上的一串璀璨明珠。下山途中,我们一直延续着高涨的情绪,唱着,说着,笑着,闹着,仿佛这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
  夜深了,我们索性搬到淑楼女士家的楼顶阳台歇脚。我们铺几张凉席、褥子当床,裹着山间的清风当被盖。往地上一躺,整个星空仿佛都拥入怀里——星星密得像是散落的碎钻,连缀成银河,那银河仿佛在波光粼粼地缓缓流动。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四十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夏夜,我躺在老家的打谷场上,跟小伙伴比赛数星星,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城市的灯光遮住了星光,这样纯粹的浪漫,竟成了久违的奢侈。今夜,在峒峪村,头顶是同样的星空,身边是陌生又投契的朋友,晚风拂过,带着稻田的清香,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此刻的星空落进了记忆里,还是记忆里的星空悄悄跑到了眼前。
  夜色渐沉,鼻腔里是风送来的稻香,耳朵里是一声声蝉鸣与几声蛙叫,怀里是星辰大海,梦里是被晚风浸润的笑声以及月光相随的身影——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夜,我们曾与星空相拥、与乡土共情,在这片孕育了玉与诗的土地上,把一个夏夜,酿出了岁月里最浪漫、最纯美的酒香。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