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铺就致富路
礼泉县昭陵镇以“小”西梅撬动“大”市场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928

■记者 赵小康 文/图
季夏之月,晨光熹微,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凉马村的山坡上已是一派繁忙盛景。种植大户王勇手指翻飞,从枝头累累的“紫水晶”中,小心翼翼摘下一颗颗饱满的西梅。“近年来西梅长势特别好,亩产平均能有3000斤!”王勇抹去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均价在4元每斤,特别是法兰西品种,最高能卖到14元1斤。这近百亩园子,预计能带来40万元到50万元的收入!”在他身后,乡亲们正有条不紊地将新采摘的西梅过秤、装箱,把凉马村的“紫色珍宝”发往全国各地。
昭陵镇凉马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被当地人无奈地称为“十里烂凉马”。转机始于村民王勇在杨凌农高会上的“惊鸿一瞥” —— 优质西梅品种。然而,新产业起步艰难,面对前期投入和未知风险,多数村民裹足不前。
“产业要兴旺,总得有人先蹚路!”凉马村“两委”决心破局。在昭陵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同镇村干部前往渭南大荔县“取经”。他们考察归来,认定发展西梅产业潜力巨大,村党员干部带头试种,老书记和四五户先锋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挂果第一年就见了效益,价格高达7元每斤。示范园的成功犹如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激起层层涟漪,观望的村民纷纷跟进。短短几年间,全村西梅种植面积从零星的几亩激增至2000亩,紫色浪潮席卷山塬。
产业规模上来了,如何让娇贵的“紫水晶”顺畅变现?凉马村未雨绸缪。在昭陵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投入30万元建成100吨果品冷库和1000平方米交易大棚,有效破解了果品存储难题,成功打通了“家门口”的实体销售渠道。凉马村敏锐地拥抱了电商浪潮,搭上了昭陵镇的数字快车。镇政府引入专业团队培训村民直播带货技巧,积极对接电商平台进行产地直播。鼠标轻点,凉马西梅便跨越山水,直达全国消费者果盘。2024年,凉马村西梅产量1000吨,销售额突破70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新引擎。
凉马村的嬗变是昭陵镇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2025年,昭陵镇各类水果总产量预计突破13万吨,平均带动农户增收3万元。苹果、石榴、葡萄、樱桃与西梅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甜蜜交响”。当一辆又一辆满载西梅的货车驶向远方时,蜿蜒的产业路铺就成金色纽带,旱腰带上的“紫水晶”,已真正淬炼成照亮共同富裕路的“黄金果”,小西梅撬动的大市场,正将焕发新活力的和美昭陵推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