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中药材“产业链”串起“致富链”
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增效
2025年08月12日
字数:797

王益区中药材“产业链”串起“致富链”。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田安涛 文/图
夏季农闲时节,位于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圪堵村的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当地务工的村民熟练地拿起黄芪,切下根头,轻轻抖落泥土,随后将其放置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
村民郭艳飞麻利地挑出粗壮的黄芪,剪去多余根须,只留下粗根节子,然后扎成捆,将其整齐地摆放在宽敞的地方进行晾晒。同时,被剪下的根须也被妥善堆放,等待清洗、扎把后,进一步加工成斜片或药沫,最终送入药厂。
“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我在这里已经干了好长时间了,走路不到5分钟就回家了,每天中午还管一顿饭。”郭艳飞笑着告诉记者。
一根根沾着泥土的黄芪经过数控清洗、精准切片、智能烘干等多道程序,显著提升了黄芪的附加值,最终变为色泽金黄的精品药材。
“农户利用自有闲置土地,公司则无偿提供技术并指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中草药,等这些中草药成熟后,公司再统一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也得到了优质的第一手货源。”中药材深加工基地负责人陈红说。
据了解,该基地以技术培训的方式吸纳周边劳动力参与中草药种植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通过建立中草药及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为全区的中医药产业振兴添砖加瓦。
正在分拣黄芪的村民韩玉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天热的时候我们还会避开高温时段,活也不重,不耽误照顾家里!”
如今,像郭艳飞、韩玉虎这样的务工村民不在少数。中药材深加工基地从育苗、管护到采挖等各个环节都释放出“用工红利”,让“务农”与“务工”无缝衔接。据统计,该基地常年吸纳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近年来,王益区聚焦打造中药材示范基地目标,扬优势、补短板、提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纵深发展,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为抓手,全要素保障,全环节发力,全链条提升,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