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庄头镇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
小院变身“致富车间”
2025年08月11日
字数:804

■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李石 文/图
8月7日,在兴平市庄头镇庄头村王艳家的后院,10台吊扇呼呼转着,十多位村民正麻利地组装纱窗刷,每天有8000多个纱窗刷从这里走向全国。
“慢工出细活!”52岁的马整风提醒着新来的工友,只见他布满老茧的双手,一压一扣,在充压机作用下,塑料外壳和底板就严丝合缝,这个干了半辈子农活的老把式,如今成了车间里的“技术标兵”。“老马,你这手法越来越快了啊!”村民张跃婷笑着打趣,作为这间“微工厂”的质检员,她每天要检查全部的纱窗刷,纱布边角多出1毫米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两年的历练,张跃婷还练就了一手“摸边识瑕疵”的绝活。
“微工厂”负责人王艳正麻利地清点产品。“昨天发了8000个产品。”说话时她眼里闪着光。当初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如今有了自己的“生意”。
2023年初,陕西佳帮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兴平基地在乡村寻找代工点,这是一家以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洁具的研发和生产为主的企业。
“咱家院子大,村里富余劳动力多,建立代工厂有优势。”嗅到商机的王艳主动前往企业对接。2023年底,在庄头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之下,“微工厂”很快开张了。遮阳棚一搭、长案一摆、吊扇一装,原本堆放农具的后院,转眼成了热火朝天的小工厂。
庄头村村干部张波介绍,这样的加工厂在村里还有一家,给“佳帮手”代加工拖把夹,就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农院“微工厂”,为村里50余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利用农家庭院办企业改造闲置校舍建工厂的事例,在庄头镇为数不少,全镇有中药材加工、蔬菜分拣等6家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建起的“微工厂”。
庄头镇党委书记赵澄算了一笔账,一家小厂能带动10个家庭增收,这些代工点、加工厂吸引了200余位村民就业,车间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切实增加了农村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收入,顾家带娃的同时,还能挣钱。
“庄稼要种、工厂要办,咱农民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送走工友后,王艳转身走出后院,给玉米地浇水。夕阳西下,为这个农家小院镀了层“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