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打造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西安样板”

2025年08月07日 字数:974
  阳光讯(记者 杜丽芳)8月5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根据方案,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到2027年,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覆盖率达到70%以上,发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打造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西安样板”,基本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据了解,本方案的制定,旨在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助力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2025年起,逐步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创建一批高质量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支撑、师资建设、协同发展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机制。
  按照方案,西安市将从优化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环境体系、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完善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体系、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均衡体系、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体系等六个方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
  方案要求,建强用好西安市智慧教育大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基座,构建算力支持中心与大模型服务底座,为人工智能课程、精准化教学等应用提供算力与技术支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教育数据使用合规指引和审查机制,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区,探索建立一站式“西安AI智汇港”,构建覆盖多元场景的垂直应用体系。
  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鼓励区县、开发区、学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设100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探索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
  落实中央和省级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小学阶段聚焦体验式课程设置,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重点开设认知类课程,强化知识应用能力。高中阶段重点开设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
  采用挖潜扩容的方式,从信息科技(技术)、科学、物理等学科遴选有兴趣的教师转岗到人工智能教师岗位。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人工智能教师队伍。遴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