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注意三伏天养生
2025年07月30日
字数:1162

(图片由AI生成)
中国老年医学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78.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三伏天健康问题,但仅有23%的人知道三伏天才是养生的“黄金期”。
三伏天为何被称为养生的“黄金期”?中医认为:“冬病夏治,春夏养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表明,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毛孔舒张,气血运行旺盛,是调理阳虚体质、改善慢性疾病的最佳时期。
养生之道贵在坚持使用科学方法,许多老年人对三伏天养生都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
常见误区一:三伏天应该“猫”在家里不动。中国疾控中心老年健康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三伏天完全闭门不出的老年人,其肌肉流失速度是正常活动老年人的2.1倍,不仅免疫力下降明显,还容易出现夏季抑郁等情况。
正确做法:选择早晨6时至8时或傍晚6时后,在树荫下进行适度活动。研究证明,老年人在三伏天每天坚持30分钟的缓慢步行,可使血液循环速度提高 、关节灵活度提升。
常见误区二:吃冰镇西瓜、喝冰水、将空调温度调到最低……很多老年人都认为越冷越好。
正确做法:饮食宜温不宜冷,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以内最为适宜。老年人可饮用温热的菊花茶、绿茶等,既解暑又不伤胃。空调温度最好设定在26℃~27℃,避免忽冷忽热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刺激。
三伏天老年人食欲普遍下降,但营养补充不能少。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研究表明,老年人三伏天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需求量应维持在1.0至1.2克,要比平时略高。
正确饮食应做到: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研究表明,老年人在三伏天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既能减少肌肉流失,跌倒风险也会降低26%。
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等。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清热解毒之效。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2000ml~2500ml的水。特别提醒:老年人的渴觉中枢敏感度下降,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定时饮水。
老年人三伏天运动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运动,避开 : 至: 的高温时段。
太极拳、气功、散步等是老年人的首选,这类运动强度适中,不会造成过度出汗和体力消耗。室内可进行椅子操、八段锦等,每日30分钟,分2至3次完成。
特别提醒:运动前后半小时各饮用200ml的温水,补充流失水分。
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夏季是老年人睡眠问题高发期,60%以上的老年人在三伏天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提高三伏天睡眠质量的方法:睡前泡脚15分钟,水温控制在38℃~40℃,可加入几片生姜,这样有助于“引热下行”,促进睡眠。卧室温度控制在26℃至28℃,湿度控制在50%至60%。
建议老年人在睡前1小时停止刷视频,可通过听轻松的古典音乐或进行5至10分钟的腹式呼吸帮助大脑放松。
三伏天心理调适建议:老年人每天可进行15分钟的“阳光浴”,晨光中的特定波长可促进身体分泌血清素,改善情绪波动。
老年人可参加晨练队等社区活动,保持社交活跃度。研究显示,有固定社交圈的老年人的抑郁风险可降低 。
每天尝试 分钟的正念冥想,可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
记者 郭璟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