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医院成功实施小脑齿状核DBS手术

创西北五省先例

2025年07月24日 字数:848
  ■记者 张华
  谁也想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把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33岁男人变成连坐稳都要靠人扶的病人。
  两年前,王先生突然发现手指不听使唤,以为是累着了,便没有在意。但仅仅半年后,他就开始走不稳路;一年后,端碗吃饭成了奢望;到后来,他变得无法站立、说话含糊。辗转多家医院后,家属带其来到了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求诊。
  神经外科秦彦昌教授表示,王先生患上了被称为“小脑共济失调”的罕见病,ICARS评分(国际通用的神经功能评分)高达74分,这意味着他“重度共济失调”,完全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
  “我们会诊后认为,双侧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术可能是救治患者唯一的办法。但由于靶点非常小,电极植入需要精准到亚毫米,差一点就可能伤及周围神经。”神经外科副主任徐君表示,该手术像“在脑子里穿针”,西北五省从来没有成功的先例。
  难度虽大,但作为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单位,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外科近期刚和北京天坛医院达成合作,针对王先生的治疗方案很快就有了进展。
  术前,神经外科联合神经内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团队,反复评估王先生的病情、手术风险及预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天坛医院专家则远程协助优化路径,并结合国际诊疗标准与国内有限的成功案例,明确了电极植入的核心参数。手术当日,机器人在整合了患者CT、MRI影像数据后,为其构建了三维脑部模型,通过全息融合标注手术靶点。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与神经外科主任秦怀洲、副主任徐君及秦彦昌教授紧密配合,机械臂以亚毫米级精度规划穿刺路径,实时监测患者体位变化并动态调整电极植入角度。北京天坛医院刘焕光教授在台上进行指导,将临床经验与机器人的精准定位相结合,将电极准确植入了预设的小脑齿状核区域。手术历时4小时,成功完成。
  术后第8天,王先生接受了首次开机测试,ICARS评分从术前的75分降到了57分。随着更加细致的康复训练的进行,术后13天,ICARS评分降到了47分。
  这是西北五省首例小脑齿状核DBS手术。主管医生说:“我们会一直跟踪下去。看着患者一点点好起来,重新撑起这个家,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