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2025年07月22日 字数:1623

长武县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兰丹 文/图
  仲夏时节,长武大地生机盎然:塬区果园里的苹果长势良好,川区设施大棚内的蔬果飘香,规模化养殖场里的畜禽欢腾。近年来,长武县立足建设全市现代农业基地县总目标,围绕“3+N+1”产业发展路径,聚焦苹果、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产业,统筹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循环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起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长武县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890万元,同比增长4.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35元,同比增长7.3%,较全市平均水平高了0.2个百分点,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链升级激活“金苹果”。在长武县绿资现代农业园区内,智能分选线上的苹果正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糖度、瑕疵等方面的检测,该仪器每分钟可处理200个苹果。
  作为全省千亿级果业示范园创建核心区,长武县按照“稳基础、优布局、强品牌”思路,大力推进果业振兴,重点从全程机械、水肥一体化、果品智能分选、冷链物流等方面入手,培优培强绿资、天丰、乾富祥、瑞杰等果业产业基地,推动苹果全产业链融合度不断加深。
  设施农业撑起“菜篮子”。在长武县张代河设施蔬菜产业园的连栋大棚内,普罗旺斯西红柿藤蔓上挂满红艳艳的果实,物联网监测屏上实时显示着温湿度数据,预计增加经济收入200万元,带动500余名群众就业。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思路,长武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大力推进“三改一提”(改棚型、改品种、改模式、提效益)工程,加快蔬菜设施升级改造和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15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2.6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5亿元。
  畜牧养殖延伸“产业链”。走进正大集团长武生猪养殖场,智能环控系统将猪舍温度稳定在22益,自动喂料线精准投放配方饲料。作为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县,长武县建成了规模生猪养殖场18个、家禽养殖场4个、牛羊养殖场8个,实现生猪存栏10万头、大家畜存栏5200头、羊存栏1.2万只、禽存栏58万羽。
  长武县推行“筑巢引凤”模式,大力培育生猪、家禽、肉牛和肉羊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大对正大生猪养殖场、德耀和宝丰泰肉牛养殖场、新秦农蛋鸡养殖场、榛瑞肉羊养殖基地的支持力度,通过圈舍改造、技术提升,提高畜禽养殖集约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机械化率提升至9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年生产有机肥2.8万吨,实现了“养殖——肥料——种植”闭环发展。
  长武县深入研究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度挖掘如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了新的富民经济增长点;聚焦“独一味”“短平快”等食品开发和手工制作加工类型企业,开发系列特色食品,发展民间手工制品,保护非遗传统工艺,建设乡村工厂和生产车间,大力支持县级主攻精深加工、镇级突出初级加工、村级抓好手工创作、农户培育庭院经济,形成了“县有特色产品加工园、镇有手工制作厂、村有原料供应点”的乡村产业布局。
  三产融合构建发展“生态圈”。在长武县十里铺村田园综合体和窑洞文化园内,古朴与现代气息交融,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耕体验、亲子游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
  长武县积极推进三产有机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县现有农文旅融合主体4家,涵盖生态观光、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特色种养等多元业态,总占地面积2070亩,从业人数超过140人,运营状态良好。其中,陕西鑫响驴业有限公司依托毛驴养殖与深加工产业,打造了“养殖观光+非遗美食”体验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毛驴全产业链融合示范基地。
  从塬区苹果林海到川区设施农业,从规模化养殖场到农文旅综合体,长武县正以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随着陕甘交界苹果交易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长武县将持续壮大苹果、蔬菜、畜牧等优势产业,培育更多特色农业品牌,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黄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