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散文简论

2025年07月21日 字数:1681
  (上接7月17日16版)
  ■纪昀清
  他的《背影》,“作者记述了自己无能为力帮助受伤教师的一桩悲惨事件:村子一名教师因蒙受冤屈,被凌辱受伤,一群村民气不过,而找自己将此事写成文章欲在报纸上曝光,而自己的母亲怕自己受牵连,一直在替自己打掩护,而自己身为书生,也顿感顾虑重重,但他却目睹了到县政府告状的三百多名村民所具有的汹汹的气势和凛凛的威风的背影。文章将教师蒙屈受辱、乡政府官员的不作为、母亲的护子心切、自己的顾虑重重以及村民团结一心、气冲霄汉的气势,描摹得真切、细腻而又真实生动。读之,能让人感受到朱老师发自内心的煎熬难耐!推荐共赏!”
  他的《读书之乐》,“此文与老师之前的风格迥异,将文学性、历史性、哲学性融于一体,语言洗练,尤其是文末关于读书之乐,极富哲理:‘读书之乐,唯纸质书才有。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怦然而应,使人留步,倾身,随之举手开卷。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位。所费不多,就可以读纸质书,何乐而不为呢!’这对于网络风靡天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的今天的新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而言,读纸质书的呼吁是何其恳切!推荐共赏!”
  他的《关于陈忠实》,“文章从‘死生亦大矣’‘道德文章’‘陈忠实葬礼现象之分析’三个方面,阐释了陈忠实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通过列举关于陈忠实老师热心为党益民书籍作序、联系出版社,帮助冯积岐老师入职省作协、解决户口问题,原谅‘我’的三次惹怒冲撞,参加杰出青年志愿者熊宁女士事迹的讨论会拒绝接受红包,住院为粉丝签名等等不胜枚举的鲜活事例,就足以看出陈忠实老师的崇高人品和人格魅力,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老人家的去世,之所以能引发全民吊唁的空前绝后的现象了!恐怕这种现象至少百年内不会再有了。在当下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因为无人具备他那样的胸襟,更无人能修炼到他那样的境界!好口碑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积攒而成的‘好德行’!这样的大作家,人民怎能不热爱他呢?就连我这个寂寂无闻的青年,当年因与他仅有两面之缘,出于敬重,都买了花圈专赴省作协亲自吊唁,并专为他老人家写了过万字的纪念文章《怀念陈忠实先生》。因此,陈忠实老师的大德高品是写不完的,他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
  他的《母亲的意象》,“作者以诸多琐细的生活事例,追忆了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一生。既表现了‘我’爱母亲,更表现了母亲爱‘我’。母亲为了给儿子省钱,坚辞保姆多次,她以她的勤劳、善良、俭朴、能干、坚强等诸多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在母亲被欺负时,虽年幼,却能为她挺身而出,咬断叔叔的手指,尤其是在母亲年迈住院不能言语之际,‘我’为了唤醒母亲,竟滔滔不绝地讲过去母亲曾做过的令‘我’历历在目的一件件往事,母亲竟然神奇地有了知觉回应,并因此延续了一年多的寿命!难怪乎朱老师如此杰出有才,这正是无私母爱熏染的结果呀!正如作者所言:‘我的母亲是俊秀的、白皙的,是进取的、劳苦的,是忍让的、慷慨的,是敏捷的、坚毅的,是喜悦的、仁慈的。’这样的母亲怎能培育不出优秀的儿子呢?推荐共赏!”
  他的《我的最后一课》,“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朱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下的功夫之大,用心之良苦:相继邀请过陈忠实的女儿陈勉力、李星、乡村女教师、古玉器收藏家、植物学教授与其高足等杰出人士到教室讲解,只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着实令人感动不已!这样的好老师当下真不多了!为朱老师挖空心思因材施教、德高垂范点赞!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极力推荐共赏!”
  从以上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朱鸿老师的散文特色:描写细腻生动,充满真性真情,敢想敢写,纵使在别人看来难以启齿的心理活动,而在他笔下,却显得那么自然真实,从不矫揉造作,文过饰非;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借景抒怀,甚或夹叙夹议,都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达到了传神有味的出奇效果。
  2025年5月12日(完)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