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散文简论

2025年07月17日 字数:2296
  ■纪昀清
  自从结识了朱鸿老师,我就喜欢读他的文章。他发在周至县新时代文艺创作协会群里的作品,我一一读,且一一做简评。
  他发在群内的首篇文章是《元宵节》,我读后留评说:“此文,对元宵节的三种来源,追根溯源,颇见历史功底,令人眼界大开!”
  接着,我简评了他的第二篇文章《考试记忙》:“将上大学期间,为应付考试,各位同学的备考忙碌情状描摹得形象传神,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关于背的描写:‘背,贯穿着复习考试的全部过程,到处都是背的学生。背,简直成了一道风景,一种气候。在宿舍有背的,在楼道有背的,路上有背的,食堂有背的。草坪、操场有背的,花丛、树下有背的。教室的背,最自然最畅快,这里是背的天空,背的草原,背的海洋。早晨刚起来就背,夜晚将躺下还背。夏日的浓荫中背,冬天的阳光下背。借着路灯背,凭着炉火背。吃饭也背,方便还背。背在黎明,背在黄昏。背得筋疲力尽,背得死去活来。背,呈现着千姿百态,各有各的声调,各有各的神情。有的躺着背,有的站着背。面壁而背,对窗而背。将头扬起望着天背,把头低下看着地背。踱着背,蹲着背。咬紧牙关背,拧紧眉头背,摇头晃脑背,手舞足蹈背。’酣畅淋漓,是难得的品读享受,极力推荐共赏!”
  之后,我就又陆续简评了他的如下美文——
  他的《实习记困》:“朱鸿老师将自己当年在槐庄中学当实习老师的见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文章语言细腻生动,感情真切饱满,将师生之情、师生趣事娓娓道来,让人分明能感受到‘为师之道’的无穷魅力,推荐共赏!”
  他的《救人记憾》:“将自己凌晨三点被什么声音惊醒,并循声追源的过程与心理描写得细腻传神,虽不是小说,却胜似小说,最终查明真相,原来是一个叫周诚的新生不知什么原因从楼上跌落了,致使其发出痛楚挣扎的哀嚎声,自己就是被这种声音惊醒的,并对半夜三更救人的过程和因周诚死去留下的遗憾,进行了心灵考问。读之触动灵魂,发人深省。很喜欢朱老师对内心害怕原因的深入剖析:‘害怕,是一种不安或者发慌的心理状态。人总是害怕未知的事物,未知,表示着没有认识它,没有把握它,从而,可能遭受它的折磨、挫伤、打击。所以,禽兽不可怕,衣冠禽兽也不可怕,因为这些东西的伎俩无非是:扑、啄、撕、咬,诬、谤、唬、嘲。我害怕的是迷信之中的神仙鬼怪,当我的眼睛,或者为黑暗,或者为木石所遮挡的时候,它们的幻觉就会出现。唯物主义,能够证明它们并不存在,不过我仍难以从心中驱除其影响。它们是人类文化病态的花朵,但灵魂却是伴随着所有的花朵长大和形成的。夏夜的月光下,冬夜的炉火旁,长辈美丽的故事,往往就夹杂着它们的生活。不过,我现在有了对付它们最为得力的办法:让那种凛然之气,鼓满自己的全部身心。’真是分外精彩,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分配记难》:“将当年大学毕业时期,班上形形色色的同学和自己面临毕业分配时的各种情态——困惑、忧虑、惊喜、平静、拉关系等,描摹得细腻生动、惟妙惟肖,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时光,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离校记别》:“将大学毕业之际,‘我’与同学们分别时的点滴往事与各种情态娓娓道来,最动人的一幕是关于‘我’抑制感情的描写:无人的月光下,大学四年,杨亭是唯一一个真正对我欣赏而喜欢的姑娘,由于种种因素,她像一颗遥远的星,照耀着我,并向我缓缓运行。可我却一直没有重视她。她是一个好女子,她期待奇迹发生,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因为‘我多么残酷地抑制了我的感情和冲动!’为老师的理智点赞,为当代年轻大学生如何谨慎处理情感做了表率!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小善》:“以自己为跑夜路的司机,甘愿多付16元过路费,展开对善举的思考:大善需要天命,此乃英雄之事。小善谁都可以做,其快乐,且奇妙。朱老师的小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是对辛苦跑夜路的司机小哥的体谅,更是善念善心善行的有力践行。有句话叫:‘吃亏是福。’朱老师安全返家,不就是小善之举的回报么?善良之人必有后福,推荐共赏!”
  他的《白原》:“什么是白原?正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白茫茫的麦花,正如作者所言:‘阔大的田野,男女老少,割的,捆的,运的,一派繁忙。仅仅几天,田野就空空荡荡了,剩下的,唯有冒出地面的一寸左右的小麦茬子。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茬子密密麻麻,绵延伸展,千里雪色,万里银光,茫茫一片。我所谓的白原就是它。’白原是农民在收割麦子后,尤其是艳阳天最美丽的景象,这一景象在作者灵动的笔下,更富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故乡农民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推荐共赏!”
  他的《我为什么没有长高》:“文章从自己天生‘身低’而产生的自卑,到逐渐顿悟人生:‘能力和魅力才是男人的金子。’‘我尽扫形秽之感,舒展地发我想发之言,举我想举之义。’由此而逐渐自信,并通过自我编造的‘自我鞭策’的梦境,阐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了我所设计的境界之日,才是我真正长高之时,否则便是矮子。这是一个过程,显然需要艰苦的跋涉。’尤其是将矮子的苦恼、自卑和矮子的敏捷及其他优势等阐述得分外细腻传神,读之真是醍醐灌顶,酣畅淋漓!文章讲透了天下‘矮子’的苦恼与心声,也为‘矮子’如何真正从内在‘长高’开出了良方,推荐共赏!”
  他的《世间最美的头发》:“讲述了‘我’在28岁那年在一次乘车途中,无意间被一陌生女子的长发所吸引,只瞥一眼,就让‘我’万分迷乱,由此认定:这就是世间最美的头发。文章善于从细节着笔,将那姑娘的头发之美,和‘我’对之‘一见钟情’的心理动态及其不由自主地表现,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只因一眼瞥见秀发,就能生出如此细腻传神、打动人心的文字,不得不为朱老师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喷薄而发的情感而点赞,推荐共赏!” (未完待续)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