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只道是痴人

2025年07月09日 字数:1748

  (图片由AI生成)

  ■付增战  
  忘了曾在哪里读到过的一篇文章,谈论了人生大格局的四个阶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历艰难事。
  觉得这其实也是人生淬炼的四个阶段:前两个是修身修行,自我提升;后两个是经人经事,在与他人思想与行动的交锋碰撞之下更好成长。
  长篇小说《荒堡》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之后,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大量读书。数年之间,阅读各类书籍超过四百册,字数绝对超过一亿字,如果把现在薄薄的纸张换成古代人用牛皮绳编缀的竹简和木简,应该是能装几大车了。《荒堡》算是我的小说处女作,记得第一次去出版社与责任编辑邓思文老师沟通时,在她的格子间办公室里跷起二郎腿,嘴里叼着香烟,悠然自得地品茶乱侃,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倒像是一个手拿木戒尺扬扬自得的私塾先生。以至于后来小邓老师再见面的时候忍不住说:“付老师,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怎么看你也不像一个能写出长篇小说的人。”我回答:“我当然也有心思细腻的一面,也许有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与焦虑,而不得不强装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装的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了自然。”
  朋友们说,我去过很多地方,逛过了一些景区,总该写写游记吧。我却是去的地方越多,越没有了写游记的兴致。我不想浮光掠影般地记录一下我又去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座山峰、一条溪流、一座楼台、一棵树木,这些内容要是写出来,可能会有个人的表达,但绝对没有百度里介绍的那样详细和专业。旅行也是一场修行,是一种感悟,如果你去一个地方,看到了与平常不一样的风景,记住了原来不曾知道的知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观点,总有巨大的收获。那种修行与感悟其实是无法与外人道的,只能一个人独享,深深地融入自己的血液。
  因此,有一段时间很崇拜徐霞客。先生三十三年如一日,成年后孤身一人,说走就走,出生入死,把旅行当成事业,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行走在路上,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去过了他那个时代几乎能去的所有地方。而且每天都坚持写日记,留下几百万字的考察资料,那可是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就的,不是随随便便在电脑前敲几下键盘就可以的。有人说,旅游就是出去玩。如果一个人把别人当成玩的事情也当成事业,那他绝对是伟人。我身边有很多人往往把所谓的岗位工作当成事业,不懂得人生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追求。其实,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反而更有可能成功。
  阅人,当然也是修行,能够在看到别人的优秀与不堪时更好地审视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键是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你遇到的人和事。
  手边有一部知名作家Z女士的长篇小说。小说很厚,80多万字,分了三卷,越看越感到异常纠结。东拉西扯,碎片化的结构,冗长而又啰唆的句子。小说里的男人都暴虐残忍而又虚伪作态,女人都异常善良坚强而又保持纯真,为了爱情不惜飞蛾扑火、忘情奔赴。男人的爱情都是出于性的本能,女人即使出轨有了私生子,也是在追求生命的真谛。实在想不通这部书和作者为什么能够出名,于是去搜集了大量的作者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了解到这位Z女士出生于1937年,逝世于2022年,活了八十五岁。这部小说算是作者的半自传体描写,书里的男性人物主要以其父亲和曾经的爱人为原型。我于是便感到非常不解,人总要学会宽恕,学会与命运握手言和,对于自己的亲人、爱人何必那样视如仇敌。即使出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理由也不该把书里的男人们描写得那样不堪。这位Z女士经历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终究是没有看开、看透。
  身边有很多人说我做人做事过于执着,这种认知我不反驳。我曾让一位喜欢书法的朋友给我写了幅“三戒堂”,预备挂在书房里。后面写了却没有挂,一是感觉内容有点过于直白,二是担心那些没文化的家伙由“三戒”联想到又蠢又笨的“八戒”。“三戒”原是佛家用语,指的是贪、嗔、痴三种坏的生活习惯。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想贪没有资本和条件,想嗔又人微言轻,伤不了别人一根毫毛,只有把注意力放在痴上了,执着地去干一件事,例如立志读万卷书,例如立志行万里路,虽然有时候感到异常疲惫,虽然有时候也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总归是自己选择的路。
  至于阅无数人、历艰难事,那就由不得自己,只能顺其自然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从道理上说,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格局也应该会越来越大。
  痴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不聪明、太执着。半辈子做一个痴人,又有什么不好?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