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乡土人才服务站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年07月07日
字数:714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李薇
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搭建人才服务载体,2024年以来,宝鸡市凤县立足县情实际,建成了乡土人才服务站,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优势、突出“五种”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五带”作用,使其成为汇聚乡土人才智慧、助力乡土人才成长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凤县聚焦乡土人才发展、资源分散问题,开发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与功能布局,吸引“土专家”和“田秀才”源源不断加入;积极申请利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乡土人才服务站场地,确保服务站面积充足、功能分区合理,站内设有办公室、农特产品展示区、培训室等6个功能分区,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满足日常办公、技能培训等多方需求;延伸建立1个实训点和3个示范园,现已吸纳省、市高素质农民、市级“乡土工匠”和县管拔尖人才4名;入站技术服务队8个、技术员100余名,全力构建乡土人才培育“蓄水池”;坚持以“精准服务、按需育才”为导向,积极推行“线上咨询、一站受理、定制订单、结对帮扶、托管聘用”五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
入站专家通过微信和视频等形式为群众发布政策信息、答疑解惑,开展线上服务5000余人次;定期收集群众培训指导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600余人次;设置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及时办理”,一站受理帮扶500余人次;通过讲政策、教技术等开展结对帮扶35户;通过承包、入股等方式托管苹果4000余亩,花椒3000余亩,林麝30余头;组织各类培训30余场,受训30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通过村企村社联建模式,共建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年收益超过400万元,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搭建人才服务载体,2024年以来,宝鸡市凤县立足县情实际,建成了乡土人才服务站,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优势、突出“五种”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五带”作用,使其成为汇聚乡土人才智慧、助力乡土人才成长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凤县聚焦乡土人才发展、资源分散问题,开发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与功能布局,吸引“土专家”和“田秀才”源源不断加入;积极申请利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乡土人才服务站场地,确保服务站面积充足、功能分区合理,站内设有办公室、农特产品展示区、培训室等6个功能分区,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满足日常办公、技能培训等多方需求;延伸建立1个实训点和3个示范园,现已吸纳省、市高素质农民、市级“乡土工匠”和县管拔尖人才4名;入站技术服务队8个、技术员100余名,全力构建乡土人才培育“蓄水池”;坚持以“精准服务、按需育才”为导向,积极推行“线上咨询、一站受理、定制订单、结对帮扶、托管聘用”五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
入站专家通过微信和视频等形式为群众发布政策信息、答疑解惑,开展线上服务5000余人次;定期收集群众培训指导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600余人次;设置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及时办理”,一站受理帮扶500余人次;通过讲政策、教技术等开展结对帮扶35户;通过承包、入股等方式托管苹果4000余亩,花椒3000余亩,林麝30余头;组织各类培训30余场,受训30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通过村企村社联建模式,共建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年收益超过400万元,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