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
洛南落实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2025年07月03日
字数:1526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周云峰 文/图
日前,记者从商洛市洛南县获悉,近年来,该县创新实施“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举措,有力助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落实,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坚持系统谋划
构建体质强健工作格局
据介绍,洛南县委、县政府将“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点,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工作细则和指导意见,建立“周评比、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的跟踪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保障体系;将手机管理与强体计划、体育锻炼、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做好校园管理“减法”和丰富学生生活“加法”,引导学生养成“远离手机、热爱运动、崇尚劳动”的良好习惯,奠定落实体质强健计划的坚实基础。
聚焦关键环节
打造体质强健实施路径
全县坚持“一校一案,一校一策”的制定管理细则,分批次试点、压茬推进,做实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小切口”改革,助推《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10条措施》落实落细;严管手机依赖,为体质提升腾出时间空间,严格落实执行“手机出校园”管理,建立了家校社协同管控制度,免费办理校园卡、电子学生证,既严控手机进校园,又保障了家校沟通;强化体育锻炼,夯实体质强健核心基础,严格落实体育教育“三个一”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参加1次运动会、每人掌握1项运动技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障其他学科不占用体育课,创新开展“两课两操”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丰富武术、跆拳道、轮滑、腰鼓等特色体育项目;定期举办县级田径运动会、排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的常态化体育竞赛格局;建立了“一年级一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低年级韵律操,中年级武术、健身操、跳绳,高年级球类运动等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活动社团,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载体;深化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科学设置劳动教育内容,建成县域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花草管护、“开心农场”种植等校内劳动,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生活技能培训等多样化劳动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创新工作举措
形成体质强健推进机制
该县严守教育部关于学生作业、手机、睡眠、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规定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思政课建设要求,积极开发活动载体,推进“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和强体计划走深走实;创新实施手机管理促规范、体育活动促健康、书香浸润促德育、课后服务促减负、知行合一促成长“五大行动”,将体质强健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从单一管控向综合育人、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推进家校协同,定期开展“家校携手”开放日活动,引导家长支持配合体质强健工作;促进社会协同,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深化课外协同,挖掘洛南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实践,发挥家、校、社、政“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合力,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在实践中健全人格;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综合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洛南县通过深入推进“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实践,有力助推了《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10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探索出了一条以“小切口”改革撬动育人“大格局”的创新路径。下一步,洛南县将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深化、细化、实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探索构建“政校家社全方位、课内课外全过程、教师教辅全动员、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多维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