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研究生党员以画传情 绘出操场上的“红色课堂”
2025年07月02日
字数:551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尚磊)6月16日至20日,由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8名研究生党小组成员组成的乡村志愿支教服务团,以画笔为媒,将蓝田县玉山镇中心学校超1000平方米的操场水泥地变成“地面课堂”,践行“美育润心,党建铸魂”理念,点亮了120余名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在支教团队的精心策划下,美育的“种子”在玉山镇中心学校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支教团队为玉山镇中心学校的120余名学生量身打造了美育课程,将专业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美育从“课堂”走向“心灵”。在“自我认知启蒙课”上,留守儿童用抽象线条勾勒出对远方父母的思念。马倩老师引导他们通过色彩表达情感,红色是牵挂,蓝色是孤独,画面上的金色阳光代表着希望。在老师的启发下,留守儿童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化作画纸上充满张力的抽象线条。
6月20日,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玉山镇中心学校党支部联合举办了“七一”建党主题党日活动,为双方的合作按下了“长效键”。在党支部共建仪式上,团队成员徐凡提出了“地绘课程化”方案,建议将二十四节气地绘作品转化为常态化教材,开发《乡村美育实践手册》,让地面艺术资源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工具。党员们与15名留守儿童签订帮扶协议,捐赠画材礼包,并启动了“成长档案”跟踪机制。马倩还为单亲家庭学生设计了专属的“色彩疗愈”课程,用艺术温暖孩子们的心灵。
在支教团队的精心策划下,美育的“种子”在玉山镇中心学校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支教团队为玉山镇中心学校的120余名学生量身打造了美育课程,将专业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美育从“课堂”走向“心灵”。在“自我认知启蒙课”上,留守儿童用抽象线条勾勒出对远方父母的思念。马倩老师引导他们通过色彩表达情感,红色是牵挂,蓝色是孤独,画面上的金色阳光代表着希望。在老师的启发下,留守儿童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化作画纸上充满张力的抽象线条。
6月20日,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玉山镇中心学校党支部联合举办了“七一”建党主题党日活动,为双方的合作按下了“长效键”。在党支部共建仪式上,团队成员徐凡提出了“地绘课程化”方案,建议将二十四节气地绘作品转化为常态化教材,开发《乡村美育实践手册》,让地面艺术资源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工具。党员们与15名留守儿童签订帮扶协议,捐赠画材礼包,并启动了“成长档案”跟踪机制。马倩还为单亲家庭学生设计了专属的“色彩疗愈”课程,用艺术温暖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