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烟叶带富一方
陇县温水镇火烧寨村以“三链聚合”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2025年07月01日
字数:1178

陇县温水镇火烧寨村以“三链聚合”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张洁茹 欧乐 文/图
夏日里的陇原大地,生机盎然。记者走进陇县温水镇火烧寨村的烤烟育苗大棚,自动化喷淋系统正均匀洒下甘露,670亩烟田的“金苗子”在温控大棚里舒展新叶。作为全镇烤烟产业核心区,这个曾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落,正以党建为引擎,将小小烟叶打造成串联生产、服务、增收的“黄金链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2万元,较2020年增长73%,带动12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9000元,绘就出“一片烟叶富一方”的乡村振兴实景画。
科技赋能生产链:
从“靠天育苗”到“智能造血”
在村集体6座现代化育苗大棚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生物质颗粒燃烧机为烤炉提供清洁能源。火烧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朱伯平介绍,村里推行“订单式育苗定向直供”模式,每年培育云烟87、K326等优质品种超120万株,不仅保障本村烟田用苗,还辐射周边3个村530亩烟田,仅育苗环节就为集体增收8万元。
更亮眼的突破在于烘烤环节。25座标准化烤炉搭配智能温控系统,让烟叶合格率提升15%,每斤收购价提高0.8元。种植大户王大叔算了笔细账:“过去自家烤烟一天守到晚,现在合作社统一烘烤,每亩多赚1200元,20亩地就多收2.4万元!”这套“育苗+烘烤”的全链条科技赋能体系,让传统烟叶摇身变为“黄金叶”。
基建搭起服务链:
从“零散低效”到“系统赋能”
烟田机耕道上,满载有机肥的拖拉机往来穿梭。村党支部将12万元烤烟返还税金全额投入基建,同时,3公里产业路、5台灌溉水泵、2座500立方米蓄水池相继落成,彻底解决了“运烟难、浇水难”的问题。党员技术服务队每月开展2次“田间课堂”,从移栽密度到病虫害防治提供“保姆式”指导,带动全村烟叶亩产稳定在320斤,较其他村落高出30%。
村合作社还盘活4台微耕机、2台拖拉机,推出“耕、种、管、收”全流程服务。去年为13户种植大户提供300余亩深耕服务,创收5万元。返乡青年张某感慨道:“合作社把土地整成连片田,我承包100亩烟田,从翻地到烘烤都有技术支撑,今年打算再扩种50亩!”
创新拓宽增收链:
从“一季单收”到“四季生金”
“烤烟5月移栽,大棚不能闲置!”村党支部探索“烤烟+蔬菜”轮作模式,6座大棚错季种植菠菜、萝卜等速生蔬菜,去年产量3万斤,增收2万元。村民李大姐在大棚务工,既拿每天80元工钱,又学种植技术,年底还能拿土地流转分红。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种植了西瓜、南瓜、小金瓜等时令果蔬。
在土地整合上,村集体将300亩零散地块整合为“产业方田”,以每亩200元租金发包给种植大户,不仅让“沉睡土地”年增6万元收入,更吸引5名返乡青年创业。如今的火烧寨村,已形成“育苗——种植——烘烤——服务”全产业链,村口公示栏的新规划格外醒目:筹建烟叶分拣车间、开发“烟田观光+农事体验”项目、探索烟秆生物质燃料加工。
从“单打独斗”到“三链聚合”,火烧寨村用实践证明,当党建红引领产业绿,一片叶子也能撑起乡村振兴的金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