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城关镇人大强化环保监督职能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2025年05月21日
字数:885

■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 文/图
初夏时节,安康市汉阴县城东花月湾迎宾公园里,白鹭翩跹、水清岸绿。三五成群的市民漫步健身步道,享受着生态改善带来的惬意。汉阴县城关镇各级人大代表扎根一线、履职尽责,让生态环境保护从“纸面”落到“地面”,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城关镇人大主席团将“生态保护”列为年度监督重点,组织辖区134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村组、企业、河道等开展了“地毯式”排查。
为确保监督不留死角,该镇人大还创新推出“代表网格化巡查”制度;以月河、观音河等主要流域为轴,将全镇划分为21个生态网格,每个网格由5~6名人大代表牵头,定期走访巡查并实时提交问题线索。
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该镇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视察活动。代表们深入矿区、河道一线,通过“看、听、问、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秦岭生态保护暨矿山修复、水源地漂浮物打捞暨人居环境整治、库塘周边环境治理及村道修复、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全面“体检”,为绿色发展筑牢屏障。
随着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汉阴县城关镇探索出“生态+”融合发展路径。月河村依托千亩特色林果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中堰村利用果蔬智慧大棚和荷虾共养等文旅项目,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龙岭社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旧厂区改造,吸引3家绿色企业入驻。
为巩固治理成果,该镇人大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代表问政会”,每季度组织代表、群众与镇属单位负责人面对面质询交流。在4月的问政会上,针对双星村餐饮油烟扰民问题,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现场承诺“一个月内完成整改”,赢得群众掌声。
与此同时,镇人大联合辖区中小学开展“环保小代表”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培育生态保护新生力量。在人大代表建议下,镇政府积极推动“植树造林、发展产业、绿化家园、助农增收”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据统计,仅生态产业一项,就为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水源地保护到生态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监督到绿色理念传播,汉阴县城关镇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