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研学“热” 童心飞扬探世界

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四、五、六年级2025年度研学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04月21日 字数:3307

  ▲六年级学生在千古情研学基地里体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五年级学生在导师带领下进行了脸谱绘画。


  ▲五年级学生学习搭建弓棚,进行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实践。


  ▲四年级学生前往华夏文旅丝路文化研学基地开启研学之旅。


  ▲六年级学生对研学之旅满怀期待。


  ▲五年级学生出发前往高陵区“我们的农场教育基地”。


  ▲四年级学生走进华夏文旅海洋公园,开启一场海洋探秘之旅。


  ▲六年级的学生在世博园萌宠馆与动物近距离互动。




  ▲五年级的学生使用传统的石磨工具。


  ▲四年级的学生近距离观察热带鱼群等海洋生物。
    
  编者按
  春意盎然,研学正“热”。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子们开展了2025年度研学实践活动。
  六年级的同学们走进西安世博园和千古情研学基地,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之旅”,对话千年文明;五年级的同学们走进高陵区“我们的农场教育基地”,解锁了农业发展的智慧密码,感悟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四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华夏文旅丝路文化研学基地,开启了一场海洋探秘之旅,懂得了保护海洋、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东仪路小学积极践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把课堂搬进春天里,让学生在与春天相约的研学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在实践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六年级
  观绿色园艺 探古今文化
  阳光讯(记者 崔宁 文/图)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化身“生态小侦探”和“文化小使者”,在西安世博园和千古情研学基地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之旅”。看萌宠、做书签、看演出……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自然脉搏、对话千年文明,把课堂搬进了春天里。
  自然课堂:
  生命与生态的对话
  在世博园内漫步时,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国控子站的重要作用:“虽然我们看不见国控子站,但它就像一位全天候在岗的‘环境守护者’,通过精密仪器24小时监测着园区的空气质量。”同学们一边欣赏着园内的美景,一边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能在这里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都得益于这些看不见的环境监测系统啊!”
  带着对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认识,同学们来到了萌宠馆这个“活态课堂”。在这里,驼羊憨态可掬地探头张望、猴山上的群猴欢快地嬉戏腾跃、孔雀们竞相开屏展示着美丽的羽毛、林间鸟儿的脆鸣声此起彼伏……这些鲜活的场景与方才了解到的环境监测知识交相辉映,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才能让这些可爱的生灵得以自由栖息,也让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随后,同学们又走进了自然馆。千姿百态的珍稀植物和形态各异的奇石引得他们发出阵阵惊叹之声。有的同学忍不住伸手轻触植物的叶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制作“花语书签”环节,同学们互相配合、其乐融融:你帮我细心压平花瓣,我帮你仔细系紧彩绳。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大家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植物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
  文化盛宴:
  穿越千年的心灵震撼
  在下午的千古情研学基地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正在精彩上演!《千古情》的演出如同一台神奇的时光穿梭机,带着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从远古先民钻木取火的智慧之光,到大唐盛世的恢弘气象,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
  “快看!那个演员叔叔真的在石头上钻木取火!”当《半坡之光》展现原始人生活时,同学们都忍不住惊叹,并伸出手比画起来。在《汉使张骞》的演出中,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壮举。看着张骞在漫天黄沙中持节前行的身影,同学们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坚韧与执着。
  最令人振奋的当属《大唐盛世》的篇章。当“李白”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时,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哇”声;宫廷乐舞的华美场面更让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演员们的表演太震撼了,我们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古代!”六年级二班学生贾彦翔兴奋地说。这场精彩演出通过生动的艺术呈现,带领同学们穿越秦、汉、唐等历史辉煌时期,让书本上的知识跃然眼前,将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同学们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不仅增进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返程途中,车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同学们兴奋地分享着一天的见闻。此次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体验设计,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感知自然奥秘,在观赏中品味文化精髓,真正实现了“游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五年级
  春种希望 劳育成长
  阳光讯(记者 王义卓 文/图)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五年级的学子们走进高陵区“我们的农场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以“春种希望,劳育成长”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实践与文化体验,同学们在田间地头与历史长河中,解锁了农业发展的智慧密码,感悟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在农业历史展区,同学们通过实物与图文,梳理了中国农业从原始采集到精耕细作的演变历程。黄河流域的粟作与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展现了早期农业的地域特色。展区通过各个历史节点,阐释了农具革新与水利工程是如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的。
  搭建温室大棚时,五年级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竹竿与农膜构建弧形棚架。研学导师以陕北塑料弓棚为例,讲解了拱形结构如何分散压力、增强抗风性。同学们通过调整竹竿间距与薄膜固定方式,发现了“骨架紧密连接”是防风的关键。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力学知识被立体化呈现。
  土壤与耕作:
  探索大地密码
  “犁头入土三寸深,方知粒粒皆辛苦。”在基地的农耕实践区,一场农业文明的探索正在展开。手握仿古曲辕犁的孩子们,在导师指导下,体验着传统犁地技法。小农夫们挥动着小铁锹,将板结的土壤翻松整平。“原来翻土能让农作物根系更好呼吸啊。”孩子们边实践边观察,额头沁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食用菌种植区,导师讲解了现代化菌棒生产技术的优势,同学们则近距离观察了菌棒的结构与生长环境。通过观察菌棒的层架发菌技术,同学们不仅直观感受了现代农业的创新,还了解了微生物在堆肥中的作用。
   绘制脸谱:
  非遗文化的艺术解码
  在文化体验环节,从粉墨涂面到谱式定型,学生们在导师是带领下,了解到了脸谱以色彩与图案传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达方式。孩子们发挥创意,为白谱设计花脸,在勾揉抹破的笔触间,感受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夕阳西下,返程的巴士上载满了欢声笑语,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绘制的脸谱以及研习基地赠与的菌菇礼物。这些特殊的“结业证书”,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他们讲述着春种秋收的时代故事……
  
  四年级
  放飞海洋梦想 感受丝路传奇
  阳光讯(记者 伍晓宇 文/图)为深化学生们对海洋文化与丝路文明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四年级学子前往华夏文旅丝路文化研学基地,开展了以“放飞海洋梦想 感受丝路传奇”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在华夏文旅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既实现了集游乐观赏、科研教育、世界渔村及海洋文化知识传播于一体的价值,又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穿越世界各地,体验多样海洋文化,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活动首站,同学们走进了华夏文旅海洋公园,开启了一场海洋探秘之旅。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各种神奇有趣的海洋生物。他们观察了憨态可掬的企鹅、灵动优雅的鲸鱼、色彩斑斓的热带鱼群等,并通过互动展馆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趣味十足的海洋知识课堂和“海洋梦工坊”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家保护海洋、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驼铃传奇》的震撼观演,更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驼队在丝绸之路上的传奇经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艰难险阻,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更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海洋+丝路”的双主题融合模式,实现了知识拓展、情感升华与实践育人的三重目标。学生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知识,更在行走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精神。
  此次华夏文旅丝路文化研学之旅也是东仪路小学践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研学为桥梁,引导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用心灵感知文化脉搏,让“海洋梦想”与“丝路精神”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沃土,培育出更多胸怀天下、勇于探索的新时代少年!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