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打造全病程管理标杆

破解慢性排异诊疗难题

2025年04月17日 字数:782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文/图)近日,陕西省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规范化管理示范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设立,同时还开设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
  “我院血液科自1991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凭借领先技术,移植工作屡创新高。2024年度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236例,移植总例数超过1600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冯广林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示范中心的落地,将最大化地发挥随访门诊的价值,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随访流程,给予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病程管理帮助。
  据了解,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俗称“慢性排异”,30%~70%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都存在发生该病的风险,会累及皮肤、指甲、口腔、眼睛、关节筋膜或骨关节、胃肠道、肝脏、生殖器等多个组织和器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贺鹏程教授说,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全程管理中,把握发病初期的黄金窗口进行早筛、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他表示,在治疗层面,实现免疫稳态和逆转纤维化是两大核心目标,尽早建立免疫耐受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从而降低原发肿瘤的复发概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进展到纤维化的组织和器官,希望能够有效逆转纤维化。
  据悉,当前超过一半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接受一线标准治疗后,仍需二线或更后线的治疗,患者对于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创新疗法需求较大。目前,二线治疗有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传统药物,近年来也出现了JAK抑制剂、BTK抑制剂、ROCK2抑制剂等靶向药物。
  贺鹏程表示,在去年举办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解读活动中,国家医保局重点列举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就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领域的ROCK2抑制剂。如今,随着新版医保目录的落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创新药物也正惠及着更多患者。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