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守护让孤独症儿童“破茧重生”

2025年04月10日 字数:1239
  近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的家长交流群(近500人)掀起阵阵暖流。来自宝鸡市凤翔区的毅毅(化名)妈妈分享了一些图片和视频:5岁多的毅毅正专注地指读课文,语文作业字迹工整,数学题全数正确。当老师批注的“棒”的评语映入眼帘时,群内顿时点赞不断。视频后附言:“感谢主任、护士长及全体医护人员两年来的专业守护,孩子现已通过幼儿园评估,我们将退群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这段告别让屏幕前的医务工作者满眼热泪。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张炜 左曙东
  
  时光回到2022年初,两岁多的毅毅显现出异常发育轨迹:与人回避目光接触、语言停滞在单字阶段,喜欢独自玩耍,不听指令,伴有重复刻板行为。经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系统评估和客观检查,毅毅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
  针对孩子是农村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该院康复团队通过政策宣导,协助家长成功对接凤翔区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在此基础上,由多学科团队实施ICF-CY框架下的精准评估,制定了涵盖言语社交、行为管理、家庭赋能的个性化干预方案,构建起“政策托底、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的立体化支持体系,确保毅毅小朋友及时有效地接受科学规范的儿童孤独症综合康复治疗。从此,坚强果敢的妈妈带着毅毅开始了漫漫康复之路,寒来暑往,坚持不懈。
  在持续两年多的持续系统干预中,该院康复治疗团队严格遵循《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团体标准》,给予听力整合、语言训练、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将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有效融合。
  在言语训练课上,细致的语言治疗师采用夸张的口型及生动的图片不厌其烦地给毅毅从单字构音到连词成句,再到特定场景下的主动表达;认知知觉障碍训练课上,治疗师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绘声绘色地从生活常识开始,到文字识别,再到简单数字计算;奥尔夫音乐课上,治疗师采用优美姿势及音乐节律如诗如画地为毅毅小朋友带来多姿多彩的视觉与听觉感受;在欢乐的课堂上,医护人员通过音乐打开了孩子封闭已久的心灵,启迪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及其他潜能……
  更令人动容的是,两年多来,毅毅妈妈几乎每日往返城乡,将康复课程延伸至家庭场景:餐桌成为认知教具,田间小路化作感统训练场……
  如今,这个曾经被封闭世界困住的孩子,由一个只会说单个字、构音不清、与人无目光交流、无主动性语言、自我封闭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写字、发音清晰、见人爱笑、能与人主动打招呼、流畅背诵古诗、准确计算10以内加减法,顺利地融入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更在幼儿园收获了人生首张“社交小明星”奖状。其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力评估值已达同龄儿童常模水平,实现了从“临床诊断”到“功能康复”的质的飞跃。
  “毅毅的案例印证了早筛查、早干预、早康复的重要性。每个‘来自星星的孩子’内心世界的花朵都是完整的,假以时日就能够散发独特的芬芳。”谈及毅毅时,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主任医师胡春维说。
  看着毅毅在视频里的笑容,所有医护人员更加坚定了“用专业守护星光,用爱融化孤独”的信念!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