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长安·探春记(十一)
诗韵漾曲江
2025年04月01日
字数:548

1.曲江池畔的鸭子在水中嬉戏。

2.灼灼桃花竞相盛放。

3.小道上漫步的行人。

4.唐风雕塑矗立在公园大道上。

5.湖光春色吸引游客驻足观望。

6.公园一角春意盎然。
■记者 王义卓 文/图
三月的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迎来诗意绽放。灼灼桃花映照着千年诗碑,青青柳色勾勒着古今对话,让这座“长安诗歌地理坐标”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春日魅力。
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诗。循着南湖畔新设的“唐诗灯柱”前行,石刻诗章在桃林掩映间忽隐忽现。据了解,盛唐时期,每逢新科进士放榜,曲江池畔便成为“雁塔题名”后的雅集之地,白居易就曾用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描绘当时的意气风发。
百余株桃树次第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在唐风建筑青砖灰瓦的映衬下愈显娇艳。韩愈笔下“曲江水满花千树”的水岸盛景浮现在眼前。曲径通幽处,垂柳新抽的嫩芽随风轻摆,细长枝条如翠色珠帘般低垂水面,与湖畔的连翘、迎春构成了黄绿相间的春日景象。
湖心岛旁,三两只白鹅优雅地划开碧波,时而梳羽,时而嬉戏,引得孩童们驻足欢叫。九曲回廊间,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倚栏拍照,或静坐观景。在晨光中的环湖步道上,身着运动装的市民与春光竞速,新增的智能健身器材区更是成为热门区域。
春潮涌动处,历史的平仄与现实的韵律正在曲江池畔谱写着新篇章。这座千年诗池,始终在用生生不息的春意,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诗意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