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淳朴的语言抒写家国情怀

—— 胡骥散文小议

2025年03月31日 字数:2136

 (图片由AI生成)

  ■钟海波
  胡骥出生在陕北高原,他有陕北汉子的刚正、威严、大气和热情。他从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军官,常年戍守边疆,现已退役。胡骥热爱文学,笔耕不辍,特别是退役以来,创作了大量具有西部特色的散文作品,其作品风格独特,影响较大。胡骥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如下:
  从题材内容看,他的散文主要有三个类型:一、军旅生活回忆;二、陕北民间生活描写;三、乡情和亲情书写。
  第一类作品描写边疆风情与边地文化,表达对边疆的无比热爱之情和一个军人甘愿为国尽忠献身的赤诚之心。作者在《新疆笔记》中写道:三十多年的边地生活,到底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留下了对祖国边防的忠诚和热爱,留下了对各民族人民的真挚感情,留下了对新疆壮美河山的无限眷恋……边疆的安全稳定,个人的幸福平安,这也是我们即将离边时最大的心愿。作者还如数家珍地描写西部花儿、蒙古族歌舞、蓝色的哈达、马奶酒、蒙古包、马头琴、酥油茶等,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边城的日子:从伊犁到梨城》深情回忆了北疆生活:到了库尔勒,到了美丽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到了孔雀河畔,到了博斯腾湖,到了马兰基地,到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忘不了在和静的大街上,寻觅当地群众喜爱的美食和那花红柳绿的男男女女;忘不了和硕县巨大的葡萄广场,一幅幅铜板雕塑画记录了和硕特蒙古辉煌的奋斗历史……作品表达了对边疆的眷恋,对边疆文化的喜爱。这类散文还有《宁静的高原》《又见北地雪飘时》《昭苏印象》《与枪杆子的缘分》等。第一类型作品回忆新疆军旅生活,讴歌为国戍边的边防军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类作品叙写陕北历史文化、民间生活。陕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厚土怀着挚爱,他用自己的笔抒写这种情感。这一题材的作品有《陕北人的宗法思想和宗教观念》《陕北高原的神鬼崇拜文化》《陕北人的名字称谓文化》《陕北人的窑洞情结》《陕北人的家长里短》《陕北人的儿女情长》《陕北人的人情门户》《陕北人待客那些事》《陕北高原的五谷丰登》《陕北人的六畜兴旺文化》《陕北人的婚嫁》《陕北人的丧葬文化》《陕北人的集市生活》《陕北人的菜篮子世界》《陕北高原的瓜果世界》《家乡的冬雪》《过年之际》《陕北高原寺庙宗教文化走笔》等,这类散文地域色彩浓厚。《陕北高原的自然天候物象》:春天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莽莽的黄土高原经过冬季漫长的严寒生活,终于迎来了山醒水活的春天世界,高原上的人们伸伸懒腰,渐渐开始动弹生活了。作品饱含深情地描写家乡的生活,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土的拳拳之情。
  第三类作品描写乡情、写亲情。胡骥是一个多情重义的人,他重亲情、重乡情,这在作品中也有反映。他的这类散文主要有《父亲的眼泪》《让天边的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受苦人的理想世界》《怀恋那片土地》《我的村庄》《想起黄土地就流眼泪》《不了的延安情》《榆林是一个带香气的名字》《西安印象》《北方的草地,北方的河》《茶坊》《再读“椿树峁”》等。《想念父亲》是其中之一,这篇散文表现亲情,十分感人:1972年、1973年在乡中学当民办老师时,父亲一副教师身份的打扮。印象中父亲留个分头,每天梳得光光烫烫,穿着制式的蓝色中山装,一派知识分子打扮,乍一看人们压根都想不到他以前一直是农民。平时讲话客气,见了村人笑容可掬,问长问短。别人对他也十分尊敬……该作品用淳朴深沉的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敬爱之情,文字有催人泪下的力量。《回陕北老家省亲》一文也表现了这种深情。“7日上午与大妹商量先到佟家坬大山上给外婆去烧纸。又是好几年没拜祭了,看到外婆的坟被地蒿草覆盖,坟堆掩隐在杂草之中孤零荒凉,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和哀伤。”寥寥几笔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出对外婆的无尽思念和怀念,感人至深。
  胡骥散文在形式上比较注重艺术锤炼。这种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结构安排及语言运用等几方面,如散文《怀恋那片土地》以村民四季生活为线索组织结构,展示了几幅画面:1.开春在即,父亲和队里的社员都在饲养室那里摞粪,在牛羊圈里掏圈的掏圈,在院子里摞粪的摞粪。2. 在家里门窗前,母亲坐在凳子上正缝补着什么衣裳,针线时常在头顶上划拉一下,一穿一扯地缝补着衣物。3.夏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到处都是绿茵茵的,基本的菜蔬如嫩南瓜、葫芦、豆角、夏洋芋、芹菜、菠菜都可以吃了。4.秋天和冬天生活。但全篇重点描写秋天和冬天的生活情景:秋天随着一场一场的雨水来临,高原上满山二洼都是忙碌的收秋人,路远的地方种的洋芋开始收获了,为了节省时间生产队在地头上给每家每户分,几十斤、上百斤倒在地头畔,由各家各户组织人力往回背运。于是,从半后晌或学生娃娃们放学以后,男女老少,或远或近,到处都是弯腰爬背往回背洋芋的人……作品线索清晰,贯穿全文,做到“形散神不散”。胡骥散文语言淳朴,情感深沉、真挚,文气充沛。作品中典雅的书面语言与活泼的方言土语做到很好结合,语言雅俗共赏,整体上具有淳朴和自然美的特点。
  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原,长期戍守边疆,这样的生活经历赋予胡骥有别于其他作家的题材趋向。个人性情及所接受的文学教育又使他采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总之,胡骥的散文具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在西部散文中具有重要地位。祝愿胡骥在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佳作!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