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浐灞第三十二小学

以“4+1”体育模式点燃校园活力 增强学生体质

2025年03月28日 字数:2490









  为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西安市浐灞第三十二小学积极行动,坚持“五育并举”,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创新打造“4+1”(每周4节基础体育课+1节特色选修课)体育教学模式,深度融合“课间微运动”与“阳光课表”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校园体育新生态,力争形成“一校多品”的体育发展新局面。
  “4+1”模式
  分层教学赋能学生个性成长
  为了科学布局,确保开学前奏响“体质强健”的序曲,学校明确实施了“4+1”模式的细则。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规范、高效、安全、有趣”的体育课堂,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体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兴趣倾向,学校实行了分层教学,以期赋能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基础课程:在基础课程方面,低年级学生通过“趣味闯关”的形式参与“动物接力赛”和“彩虹跳格子”等活动,在游戏中掌握运动技能;而高年级学生则开设了篮球竞技、体能特训营等课程,旨在挖掘他们的体育特长。
  特色选修课程:特色选修课程方面,学校每周三设有“自由选课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武术、轮滑、花样跳绳等8门不同的课程,真正实现“一生一项目,一技一风采”的教学理念。
  课间“15分钟微运动”
  小课间大能量
  分区活动,全员参与。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学校精心设计了两个特色活动区域——“传统游戏区”(跳房子、滚铁环)和“智慧运动角”(地面迷宫、体感舞蹈)。首先,“传统游戏区”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怀旧色彩的活动,如跳房子和滚铁环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能让他们体验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其次,“智慧运动角”则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体育活动,包括地面迷宫和体感舞蹈等项目,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趣味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通过这样的设置,学校确保了1200余名学生“课间有去处,运动有乐趣”。
  非遗传承+创新融合。学校还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融合,开展“非遗体育周”,邀请民间艺人教授打陀螺、抖空竹等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在课间时段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感受到了非遗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同时,课间穿插“一分钟平板挑战”“AI跳绳PK赛”等活动,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课间活动充满活力和乐趣。
  专业师资
 保障体育教学质量
  为保障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学校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特长与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建立包含足球教练、田径指导员、篮球教练等专业人才的多元化教师梯队,并为新入职教师配备资深导师开展“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三维立体”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团队每周开展结构化集体备课,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运动项目示范、学生体质数据解读等方式,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基础模块+特色拓展”的共享资源库,针对不同年级开展跨学科教研协作,分享教学心得与资源,共同攻克教学中的难题,确保每天一节的体育课都能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该校的体育教师团队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坚强保障,为学生创造了专业、科学、有趣的体育学习环境。
  挖掘资源
  绽放“体育育人”风采
  学校还积极拓展体育课程资源,与校外专业体育机构合作,引进了武术、高尔夫、轮滑等特色体育项目,作为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元体育世界的大门,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个性化追求。
  重构“阳光课表”
  运动保障全天候
  为了打破传统课表的局限性,学校采取了创新的措施。将体育课程分散安排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包括清晨、中午和傍晚。这样的安排旨在充分利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机会。
  早晨,学生会参与“晨跑唤醒计划”,通过跑步来唤醒身体,激发一天的活力。中午时分,学校则安排了“午间放松瑜伽”课程,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间隙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到了傍晚,学生还可以继续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确保每天的运动时长能够突破120分钟。这种创新的课程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推行“运动积分制”
  激励全员齐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学校实施了“运动积分制”的激励机制。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度和表现,可以获得相应的运动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象征荣誉和成就的“体育之星”勋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校园内形成了人人爱运动、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丰富体育社团
  搭建平台全覆盖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为学生搭建了从学会技能到发展专项运动的平台,开展学生喜爱和擅长的足球、篮球、轮滑、羽毛球等专项活动,同时开设啦啦操、体能训练等特色课程,构建符合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新课堂体系。
  通过“基础+专项”双轨培养模式,依托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平台,结合专业教师指导与外聘教练资源,形成分层教学体系,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性课程,也有满足特长生的精英社团课。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年级体育比赛、校际联赛等活动,建立竞赛激励机制,有效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还建立“家校社”三方联动机制,将社团成果通过开放日展示、家长会汇报、社区展演等形式延伸至家庭教育场景、推向社会,吸引更多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健康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4+1”体育模式的实施是西安市浐灞第三十二小学厚植“以体载德”“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以体筑智”育人观念的具体实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与不断创新的教育举措,学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乐趣、促进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生态环境。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体育运动中收获快乐、强健体魄、锤炼品格、绽放光彩,向着更加健康、自信、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万江文)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