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合阳县六项目榜上有名

2025年03月20日 字数:1198

  合阳县水车头豆腐宴极具特色

  合阳制香技艺历史悠久


  合阳制香技艺源远流长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孙洁 文/图
  3月12日,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阳县的合阳制香技艺、水车头豆腐宴、乔氏中医拔毒生肌膏、罡脊康柔性正骨技法、合阳婚嫁土布民俗、坤龙社火等6个项目榜上有名,市级非遗项目总数增至25项,彰显了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标志着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合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文旅局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并将其融入公共文化示范县建设。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以及各类展演展示、培训等活动,让非遗保护传承变得有声有色。此外,该局全力助推文旅产业壮大,使得合阳文创产品广受欢迎,近期还获评陕西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
  合阳制香技艺源远流长,东汉《曹全碑》中便有制作“神明膏”的记载,其工艺复杂严谨,以合阳本地生产的原始材料为基础,制作出线香、盘香、塔香等香品,每一种都蕴含深厚寓意,并以前、中、后三调呈现。近年来,合阳制香创新发展,研发出古法传承香、植物护肤品等5大系列20余种产品,既传承古法又迎合现代需求。
  水车头豆腐宴极具特色,是以当地传统锅烧豆腐和农家豆制品为主的民间宴席。开场的9道凉菜中,有7道都围绕豆腐制作,热菜以全家福打头,干煸豆腐、怀胎豆腐等20余道菜品连续登场,烹饪技艺多样,色香味俱全,还融入面酱肘子等传统菜肴,承载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与生活风貌。
  乔氏中医拔毒生肌膏由拔毒膏、拔毒散、生肌散组成,用麻仁、松油、白芷、甘草等中草药手工熬制,经备料、熬膏、捏膏、摊药等工序,运用传统中医透皮疗法,针对外科和皮肤科疾病,施药于九窍,对疖疔、肛瘘、痔疮、溃烂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罡脊康柔性正骨技法即贺氏正骨术,源于清代,融合了中医与民间智慧,以柔性手法治疗颈肩腰腿脊柱等部位的疾病。在患者放松时,用端、提、按、摸、接、摩、推、拿等8种手法对症治疗,具有适用性广、直达病灶、安全无痛等优势,是在脊柱病因学理论指导下的独特中医复位诊疗方法。
  合阳婚嫁土布民俗历史悠久,融合纺织、缝纫、漂染等技艺,并贯穿人生各种礼仪。婚仪中,男方送女方长头棉子、续亲布、福缘布袋、里子布等4种土布礼物,寓意各异。嫁妆土布样式精美,分为礼仪、生活、装饰等3类,富含文化内涵,体现了合阳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坤龙社火源于清初,至清末已颇具规模和影响力。活动包含仪仗队、锣鼓队、芯子杆等,仪仗队中28架明代木雕“銮驾”最为引人注目;锣鼓队敲击着清代鼓谱,节奏明快;芯子杆则展示了传统娱乐与历史故事。
  此次合阳县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不仅为合阳县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合阳县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讲好“合阳故事”,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