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促经济发展向前向好

2025年03月19日 字数:1473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雷雅淇 刘小静 文/图
  近年来,全省上下开展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今年更是提出打好“八场硬仗”。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办紧扣省、市、区委部署,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坚持党建引领,将基础性、日常性、预防性工作转化为示范性成果,依托“立体网格”改革,创新治理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优化网格治理,延伸服务触角。城关街道办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划分19个网格片区、102个微网格,配备102名网格员,实现事务网格化管理、服务精细化落实。
  凝聚资源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城关街道办统筹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慈善资源,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区精准对接”模式;依托“五老”资源帮扶困境儿童和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如“向阳花开”志愿队、红“鑫”少年团队持续拓展,营造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
  创新党建品牌,夯实基层基础。该街道办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培育后备干部,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如鑫光社区在“四则运算解难题、四微服务惠民生”党建品牌基础上,升级打造河东片区连“鑫”桥党群服务驿站、南苑社区“党建+物业1236工作法”、北街社区“七必到七必访”网格支部模式,形成可推广的治理经验。
  聚焦素质提升,增强服务能力。城关街道办通过“敲门问需优服务”“新春入户话发展”等活动密切干部群众关系,开展机关干部“沉浸式调研”“擂台比武”,选派干部赴渭南、安康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优化管理机制,强化责任担当。该街道办深化村(社区)换届工作,吸纳“四乡”人才,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表现突出者优先晋升,对能力不足者进行调整。
  加强沟通衔接,提供优质服务。城关街道办贯彻“店小二”精神,定期走访企业,召开政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推动易创绿能光伏发电站、麦谷鲜生超市等项目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稳就业促增收,增强发展动力。该街道办建立“社区+企业+人才”就业服务链条,推动企业与劳动力市场实现精准匹配,依托职业培训促进灵活就业,2024年开发公益岗位37个,新增就业217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棚户区33户签约拆迁、宋塔二期208户改造,成功打造3个省级、27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优化社区服务,构建暖心家园。该街道办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餐饮服务,建成1个中央厨房、2个日间照料中心、3个“银青共食”社区食堂,惠及500余人;依托“同心苑”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美化乡村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该街道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长期美”目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持续开展绿化提升、垃圾分类、背街小巷整治等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整合调解资源,完善调处体系。该街道办依托“党组织+司法+行业+人民”4支调解队伍,推动信访法治化建设,已建成调解阵地,3年内接待群众228人次,化解纠纷168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创新工作模式,前置矛盾化解。该街道办探索推行“三访三主动”工作法,下访走访群众,约访主动发现问题,接访主动解决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2024年排查矛盾纠纷500余人次,化解51起,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城关街道办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聚焦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篇章,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城关智慧。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