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到天尽头去》

—— 读赵命可的小说集

2025年02月27日 字数:2729

  赵命可的小说集《到天尽头去》
  
  好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2024年烦心事多,许多应酬、许多“任务”要完成。一天到晚要“了结”的事像扯不断的麻线,无论怎样绞尽脑汁,也撕扯不开。走近年关,一些事总算有了眉目,自己方才安下心来,寻本书去读。
  好像有一种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友情,我从书架最显眼的地方拿了文友赵命可的小说集《到天尽头去》。事实上,我早就想读完它了,而且是带有学习目的的,甚至还想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只因时间飞快,一直没有抽出空来。现在,我打开书,那种亲切感扑面而来,赵命可瘦小的身材和喝酒时的义气,以及他讲风趣故事时候的神采,一下子涌到了我的眼前。这个赵命可,非同一般。
  当年在《人民文学》上读了小说《到天尽头去》,应该算是我最早知道赵命可这个人了。他的叙事像是从泥土里种出来的庄稼,不慌不忙,发芽、生长、拔节、抽穗、成熟,是时间与日子呈现出自然生长的特征。那种扎实的生活底蕴,让我一口气读完并产生了共鸣。脑子里那个叫马文的少年,真的走到了天尽头吗?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我对小说作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
  见到赵命可时,发现他十分年轻,并不像写小说那样老到,热情、奔放,眼镜后面的眼睛里充满了欢乐。我暗自想,24年前,他又是多么清纯的一个小伙子呀!读完《到天尽头去》整整24年了,小说的作者已模糊不清了,而那个马文一直在出走,至于他走到哪里了,我仿佛也走到哪里了。一个乡村的孩子,无论在什么年代,那种生存的梦幻、向往的生活,始终是苦涩的、迷惘的,甚至是悲壮的。但有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得马文的妹妹马艳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大声喊着:“马文,你可回来了。你再不回来,我就到天尽头去找你。”
  这是马文的设想,也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尽管沉默寡言的父亲说过:“马文出不了南庄。”并且,他也不相信马文有逃跑的胆量。然而,当追寻马文的人回来后,说连马文的影子都没见到的时候,他的内心又承受着什么?刀绞一样的疼让他“出人意料的果断”。他表面上显得平静,若无其事地对院子里的人说:“他要跑就跑吧。我也省心了,他在家里整天惹是生非,说不准哪天就会惹出大祸。”这是一种无奈,多少有些内疚、自责,但看似割舍的背后,一个农村父亲——没有多少过分奢望、老实巴交的人,内心正在汩汩地流血。农村里,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许多缺失,不是一个父亲能改变的。
  命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不甘于命运,一直在奔跑、追寻。世界很大,但有时对个人的命运而言,又很小。他从西安到广州跑了一圈后又回来,没有出人头地。他天生就是写小说的料,所不同的是,经历了这一圈,让他明白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当编辑可以糊口,写小说能让灵魂飞翔。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成为故事,深刻影响了他的写作,于是,一篇篇关于底层小人物的小说,在他的讲述中,让读者走进现实,这些人物的生存轨迹、生活中的无奈,无不触及社会的某个角落,也让人读懂了人性的美丑。
  命可的小说集《到天尽头去》一出版,好评如潮,名家写的评论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读后,更加熟悉了这个来自西府的后生。第一印象,是喝酒时的实诚,有了阳刚之气,厚在心里。从在2023年某一个酒场上见到命可本人开始,与西安文学界的几位兄长一块,无论是他的主场还是别人的,命可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酒量不大,但敢于碰硬,即使醉了,也只是话多,特别痛恨虚伪之人。但我知道,他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睡一觉醒了,继续编他的文字、写他的小说,酒场上的某些话忘得一干二净。我知道,在收录进《到天尽头去》的9篇中篇小说中,命可一直绕不开故乡与乡情,还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亲情。无论生活压力多沉重,那些人物的命运轮回与挣扎,都凭借着他写小说的能力,让每篇小说都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小说故事曲折、情节丰富、细节饱满、语言机智,写尽了他内心的向往与追求,也有着浓浓的乡愁。
  命可的另一篇小说《来雨》则是一篇极具现实主义的作品,写的是一个人的名字与一场雨的交集。他凭借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叙事方法,通过一个小镇多彩斑斓的场景,机智地刻画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小人物的所思所想。那种看似平常却有许多不甘的灵魂的挣扎最为悲凉。小学校长王来雨总在想:一个人在人世上走一场,总要留下一点什么,他留下了女儿小月,还有这个小学校长,这就是他老了、退休了的念想,也是他给自己工作和人生的一个总结。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就是如此吗?《都是因为我们穷》《李飞狗的爱与凄楚》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除了人物本身在故事中的性格表现,小说还让人们内心的惶恐、焦虑甚至是不安在特定的场景下出现。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在都市繁华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而工作也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那种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煎熬着人们。未来是什么?在当下的物欲横流中,爱情又是什么?现实的残酷与无情,往往使仅存的一点爱也变得破裂、扭曲,日子也过得凄苦……
  命可的小说除了艺术上的追求,其文字也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能够穿透人情世故,从细微处扫视当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小说围绕普通人的命运,呼唤着什么?让人领悟着什么?“在他笔下,是浩浩荡荡的人群正在走过,扛着锹、执着笔,怀着不着边际的理想走着、前进着,大雾弥天,终究不知道要去向何处。”(王祥夫语)
  赵命可小说集《到天尽头去》对我来说,无疑是2025年最好的礼物。命可创作中所涉及的阵痛,甚至有些灰色,给予我们强烈的震撼。生活之不易,人生更不易。许多人需要温婉的抚摸,社会悄悄融化寒冷,大地永远有阳光鲜活地把满山遍野的生命慰藉,城市的拐角处没有寒冷。“走夜路,最想见的是人,最怕见的,也是人。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命可如此的哲理,道出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生活给予他磨炼,同时也给予他滋养,这些都体现在他的文字里。
  值得一提的是,《到天尽头去》出版后,获得诸多名家与读者的好评也不足为奇了。以文载心、以心呈象,命可忙完编辑事务,或许又在某个酒场上豪言壮语一番,这样的风格我喜欢。有几次相遇,说酒,说女人,说世事。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勃发着生命的力量,流淌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希望。
  这个冬季,我在陕北,命可在省城,都喝着酒,燃烧着自己。或许,他微醉的时候,开始写,至于写什么,要问他自己。
  在陕西,如此睿智的小说家,赵命可算一个。他独行其是,内心有一种力量,势不可挡。
  毕华勇
  2025年1月24日下午写于家中
  
  :毕华勇,陕西米脂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代表陕西省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会议,现为《米》杂志主编。
  曾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00余篇。《荒凉的十八岁》曾获首届陕西省文艺奖。其他作品获全国报刊奖50余次。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