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不老 笔放光芒
—— 我所知道的徐光耀
2025年02月10日
字数:1809
■张志方
说起徐光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创作的《小兵张嘎》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著作,影响和激励了数代人,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1963年,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绍康、张平、于中义等主演的《小兵张嘎》上映,引起巨大轰动。2022年5月,该片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讲话〉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嘎子”这个爱国热血、聪明机智的英雄少年形象几十年来深深扎根在国人心中。
也许,有人会说是电影、电视剧成就了《小兵张嘎》,让它影响深远、流传至今。但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在《现代中国文学〈小兵张嘎〉与〈羊舍一夕〉》一文中却这样写道:“这(指电影《小兵张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公认的艺术成就最高的儿童片,但在当时的评论界,有不少人认为,小说的成就其实在电影之上。”实际上,《小兵张嘎》60年来累计重印近70次,单行本总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册,在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也被广大读者喜欢和认可。
徐光耀1925年生于河北雄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及同名剧本《小兵张嘎》、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曾任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第二届儿童文艺评奖小说一等奖等。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以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个个为人称道的英雄形象,为后人铭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铁凝曾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位作家,徐光耀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学之根始终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丰富滋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使得他的作品读来特别有滋有味。”
说来很惭愧,我既未完整读过《小兵张嘎》,也没有看过同名电影或电视剧,只是从小就知道有“嘎子”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在我的少年阅读书单中,《罗通扫北》《薛丁山征西》《第二野战军十虎将》《南侠展昭》之类一直在唱“主角”。第一次知道徐光耀,大概是2013年在一位书友处看到他的一幅隶书书法,才知道他是《小兵张嘎》的作者,写得一手好字。但当时,也仅仅是初步了解而已。
2021年的1月,在孔网的一场网拍中,看到魏巍写给《中流》杂志原副总编辑麦辛的书法,最后跟一位书友竞争了半个多小时才最终拍下。机缘巧合之下,我与这位石家庄的书友——殷杰兄取得了联系,才知道,这几年来,他一直在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奔波着,顿时心生阵阵敬佩。他不时发来一些关于徐光耀的资料,并先后寄来《小兵张嘎》《徐光耀日记》《图说徐光耀》《忘不死的河》《向死而生》等书,让我对徐光耀的文学成就、坎坷岁月有了更深的了解。
2022年9月,在一次与殷杰兄的闲聊中,我说可以试试帮他请陕西的一些作家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题词或签名赠书,得到他的积极回应,并商议了题词内容等。随后,我很快便付诸行动,先后请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原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徐怀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文化报》原副总编辑阎纲,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最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肖云儒等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题词或签名赠书,徐光耀也向他们回赠了签名书。值得一提的是,阎纲先生还在题词中专门写下当年他所在的《文艺报》高调推出《小兵张嘎》,随后被改编成电影这段轶事。两位老先生在60年之后隔空对话,算得上文坛的一段佳话。
受益于殷杰兄的帮助,这两年来,我也先后收到徐光耀赠送的数幅书法作品以及签名本。每次端详或者手捧这些书法、图书时,我都会想起徐光耀面对逆境,在苦闷彷徨中,执笔写下《小兵张嘎》的坚守;会想起殷杰兄为推广白洋淀文学、嘎子精神所做的努力、付出的心血。当然,也会想到自己能够为这些名噪文坛的大家牵桥搭线,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
徐光耀曾说:“一辈子如果能够写出像《红楼梦》那样的作品,我就满足了。其实我这一百多万字,还没有5000字能够达到《红楼梦》的水平。”这里面的谦虚质朴,恰恰印证了他的文品和人品。对作家来说,创作的一部作品如果能够有50年的生命力,那就算很不错了。从这一点来说,徐光耀绝对算得上是中国文坛的一棵大树,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2024年11月16日,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上,徐光耀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当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是个身经百战的人民战士,是从硝烟里头走过来的作家。大家还记得我,让我很感动。”祝福徐老!
说起徐光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创作的《小兵张嘎》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著作,影响和激励了数代人,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1963年,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绍康、张平、于中义等主演的《小兵张嘎》上映,引起巨大轰动。2022年5月,该片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讲话〉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嘎子”这个爱国热血、聪明机智的英雄少年形象几十年来深深扎根在国人心中。
也许,有人会说是电影、电视剧成就了《小兵张嘎》,让它影响深远、流传至今。但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在《现代中国文学〈小兵张嘎〉与〈羊舍一夕〉》一文中却这样写道:“这(指电影《小兵张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公认的艺术成就最高的儿童片,但在当时的评论界,有不少人认为,小说的成就其实在电影之上。”实际上,《小兵张嘎》60年来累计重印近70次,单行本总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册,在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也被广大读者喜欢和认可。
徐光耀1925年生于河北雄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及同名剧本《小兵张嘎》、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曾任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第二届儿童文艺评奖小说一等奖等。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以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个个为人称道的英雄形象,为后人铭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铁凝曾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位作家,徐光耀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学之根始终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丰富滋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使得他的作品读来特别有滋有味。”
说来很惭愧,我既未完整读过《小兵张嘎》,也没有看过同名电影或电视剧,只是从小就知道有“嘎子”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在我的少年阅读书单中,《罗通扫北》《薛丁山征西》《第二野战军十虎将》《南侠展昭》之类一直在唱“主角”。第一次知道徐光耀,大概是2013年在一位书友处看到他的一幅隶书书法,才知道他是《小兵张嘎》的作者,写得一手好字。但当时,也仅仅是初步了解而已。
2021年的1月,在孔网的一场网拍中,看到魏巍写给《中流》杂志原副总编辑麦辛的书法,最后跟一位书友竞争了半个多小时才最终拍下。机缘巧合之下,我与这位石家庄的书友——殷杰兄取得了联系,才知道,这几年来,他一直在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奔波着,顿时心生阵阵敬佩。他不时发来一些关于徐光耀的资料,并先后寄来《小兵张嘎》《徐光耀日记》《图说徐光耀》《忘不死的河》《向死而生》等书,让我对徐光耀的文学成就、坎坷岁月有了更深的了解。
2022年9月,在一次与殷杰兄的闲聊中,我说可以试试帮他请陕西的一些作家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题词或签名赠书,得到他的积极回应,并商议了题词内容等。随后,我很快便付诸行动,先后请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原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徐怀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文化报》原副总编辑阎纲,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最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肖云儒等为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博物馆题词或签名赠书,徐光耀也向他们回赠了签名书。值得一提的是,阎纲先生还在题词中专门写下当年他所在的《文艺报》高调推出《小兵张嘎》,随后被改编成电影这段轶事。两位老先生在60年之后隔空对话,算得上文坛的一段佳话。
受益于殷杰兄的帮助,这两年来,我也先后收到徐光耀赠送的数幅书法作品以及签名本。每次端详或者手捧这些书法、图书时,我都会想起徐光耀面对逆境,在苦闷彷徨中,执笔写下《小兵张嘎》的坚守;会想起殷杰兄为推广白洋淀文学、嘎子精神所做的努力、付出的心血。当然,也会想到自己能够为这些名噪文坛的大家牵桥搭线,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
徐光耀曾说:“一辈子如果能够写出像《红楼梦》那样的作品,我就满足了。其实我这一百多万字,还没有5000字能够达到《红楼梦》的水平。”这里面的谦虚质朴,恰恰印证了他的文品和人品。对作家来说,创作的一部作品如果能够有50年的生命力,那就算很不错了。从这一点来说,徐光耀绝对算得上是中国文坛的一棵大树,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2024年11月16日,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上,徐光耀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当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是个身经百战的人民战士,是从硝烟里头走过来的作家。大家还记得我,让我很感动。”祝福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