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社火

“非遗版”春节打造“中国年”

2025年02月10日 字数:897

  巡游活动现场。

  ■记者 李希 文/图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作为“中国年·汉中过”2025迎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中国年·社火闹新春”巡游活动在汉中市中心城区北大街隆重举办,呈现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新春年俗盛宴,让市民游客在首个“非遗版”春节中感受欢乐吉祥的热烈年味。
  此次巡游活动共遴选全市10余支社火队伍的近300名演员参与,为近年来首次在汉中市中心城区举办的社火巡演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关注和喜爱。
  “社火”这一历史久远的民间艺术,最早源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和“火”分别是传说中的土地(社)神和火神,每年正月,人们以歌舞等形式朝拜社神、火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一大早,汉中市北大街沿线就已人头攒动。14时30分,锣鼓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绵延1公里的社火游演队伍浩浩荡荡而来,锣鼓、舞狮、采莲船、社火、高跷、秧歌等表演让人眼花缭乱,热闹喜庆的气氛迅速“点燃”整个街区。
  宁强开山锣鼓作为第一支出场队伍,鼓手们穿着民族服饰,手持锣鼓镲进行表演,平坡、上坡、老虎磨牙等鼓点节奏明快激昂,旋律富有变化,激起了市民群众的豪情壮志。
  “春倌说春”是一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它“起于隋,兴于唐”,最初是官方为指导农业生产派遣官员向民众宣传农时节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民间艺人在冬春交替之际向农人传播农时节令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是陕西省省级非遗项目。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历史悠久,在民间有“兴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之说,是融装扮、造型技巧及表演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成为一个完整的民间艺术表演体系,雅俗共赏。
  据悉,今年春节,汉中市以“中国年·汉中过”为主题,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区)打造了“品味传统中国年”“非遗民俗贺新年”“绿水青山赏新春”“文旅消费新体验”四大主题板块,策划推出了民俗展示、非遗表演、主题灯会、温泉滑雪、美食品鉴等170项文商体旅活动,还设计了“汉风奇妙游”“社火闹新春”“发现汉中之美”3条主题游览线路,形成了亮点不断、热度不减的新春文旅消费市场,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让年节更长、年味更浓、消费更旺。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