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问题

2025年02月07日 字数:826
  阳光讯(记者 杜丽芳)2月5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的《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以下简称 《措施》)明确,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教育局此次发布的《措施》旨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健学生体质,着力解决校园“小眼镜”“小胖墩”问题。
  《措施》明确,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评估、干预和评价,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各学校根据实际优化调整课程、课时设置,将每天1节体育课编入课表,并向家长公示。
  小学1~2年级可采取“4+1”模式,在原来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育游戏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7~9年级可按照“3+1+1”模式,在原来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能课和1节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等特色体育活动课。高中阶段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
  体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重点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球类、中华传统体育类等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每学期组织开展“最美大课间”展示活动。
  各学校要加强组织安排,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跳绳、皮筋、毽子、沙包、乒乓球、羽毛球等简便易行的体育游戏活动;要鼓励教师走上运动场、走入学生中,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运动”,引导带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运动、休息及同学间聊天交流。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